完成上千所公厕升级!一起来看看,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2019年的成绩单吧
全年建设或升级改造公厕1115座,成为全省的单打冠军;
“数字城管”系统达到国内先进城市水平;
建成市区21个街头小景以及50个公园(景点)民生实事项目、168个彩色林项目,“十步一景、四季有花”的缤纷东莞初现雏形……
资料图
1月16日,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交出了一份靓丽的2019年成绩单。
全省第一:上千所公厕完成升级
在2019年的成绩单中,我市城市管理工作有几个数据分外亮眼:完成违法建设治理面积2858.37万平方米,排全省第3名,连续两年提前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工作任务。
去年年初,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提出了建设或升级改造1000座公厕的目标,任务量排全省第1,并纳入市政府2019年“十件民生实事”。在全市城管人的努力下,全年建设或升级改造公厕1115座,成为全省的单打冠军,兑现了对市民群众的承诺。
不仅如此,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还建立健全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是我省住建系统第一个、我市市直部门第三个实现365天24小时领导干部带班值守的单位。
其他民生事项,城管人也拿出一份沉甸甸的数据:
推出了“公厕地图”小程序,方便市民在线查找、就近使用公厕,打通了服务市民的最后一公里;
建成13个建筑资源化利用项目,推动建筑垃圾规范化处理;
推进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建成2个餐厨垃圾处理厂,处理能力增加400吨/日;
厚街环保热电厂一期技改增容工程(700吨/日)投产运行,全市生活垃圾焚烧能力达到1.2万吨/日,实现产生量和处理量相对平衡。
缤纷东莞,初现雏形
创新,是2019年城市管理工作一大特色。
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局长郭怀晋罗列了一组数据,去年东莞创新开展“行走东莞”专项行动,市四套班子领导带头行走316次,覆盖34个园区、镇(街)、526个村(社区),发现城市管理问题超过2300处;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充分发挥城市“大管家”作用,发现问题超过4095处,全部反馈相关园区、镇(街)立行立改。
创新还体现在“数字城管”系统上。郭怀晋透露,该局拓宽视频资源,接入9万路市公安部门视频,探索创新“非接触式”执法模式,实现省平台、智网工程、镇街子系统“三对接”和“数字城管”监管范围“全覆盖”;全年采集案件信息突破100万宗,结案率达98%,均排名全国城市前列。
此外,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组织实施了有史以来标准最高、考核最严、曝光最多的“洁净东莞指数测评”活动,通过8个月的洁净指数测评、“红黑榜”发布活动,城市变得更加整洁、环境更加优美。
建成市区21个街头小景以及50个公园(景点)民生实事项目、168个彩色林项目,“十步一景、四季有花”的缤纷东莞初现雏形;推进东莞大道绿脉提升项目,打造主题景观。
展望2020:实施“千景绣东莞”专项行动
今年全市城管系统将牢牢把握“三区”叠加重大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干净、有序、安全”的城市环境目标,以“强使命担当,破治理难题,优品质内涵,惠民生福祉,树标杆品牌”五大核心工程为抓手,紧紧围绕主责主业,聚焦民生、品质,以“十项提升”专项行动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全面推动“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迈上新台阶。
记者获悉,今年我市将出台《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方案》、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指引等文件,构建全流程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体系;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先行示范片区建设,重点开展“1+4”先行示范建设。
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完成剩余600座公共厕所(含至少34座星级公厕)的升级改造工程,确保“提升一座、管好一座”。推动在办公时间开放一批办公场所内厕所供市民群众使用。
启动“生活垃圾转运站革命”,整合、升级或重建现有垃圾转运站300座,打造“质量有保证、作业有监管、污染有控制”的生活垃圾转运站,全面提升我市垃圾转运站建设运营标准。
实施“千景绣东莞”专项行动,建设、升级1000个街头小景,让广大市民每到一处都能记住乡愁、留下记忆;在去年完成“一镇一公园、一村一景点”专项行动的基础上,“串珠成链”,融入“公园城市”理念,全域推动城乡绿地系统和公园体系布局优化、扩容提质和内涵升级。值得一提的是,该局还将规划建设高品质、综合性的儿童公园,联合市妇联等部门,建设一批高品质的“园中园”儿童公园。
全媒体记者 潘少婷 尹金钟
全媒体编辑 钟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