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厕+”要避免被脏乱差拖后腿

11.10.2015  10:33

  据报道,北京的公厕将升级为“第五空间”,并一改以往的形象和只能“解决内急”的单一功能:这里将覆盖wifi,设缴费设备、ATM机,可以给手机、电动汽车充电,甚至能完成量血压、心率、尿检等体检项目。

  按这描述,公厕的概念与内涵将发生颠覆性变化。功能如此宏大的公厕,其实已成为一个便民服务区,将以前单一的“方便功能”泛概念化,此方便非彼方便,着实是一次颠覆性的“厕所革命”。尤其在城市公共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让公厕增添更多便民功能、实用功能及衍生功能,也是公共服务的补缺。

  公厕是城市公共资源的一种,必须具备“公品质”——公共性、公益性、公众性,同时具备共享性。曾一度一些城市出现“豪华公厕+”,遭到非议,有观点认为,公厕确实要体现人性化,但无需“人性化奢侈”;公民需要人性化关怀,社会无需“人性化景观”。而北京公厕的“第五空间”与之有别,功能强大,却不奢华,我们要告别“泛豪华论”的简单判断。

  城市公厕迎来建设与管理的艳阳天,内含公共资源的丰富与管理水平的丰满。公共资源的配置,“”是基础,“”是关键。“厕所革命”不仅是解决城市公厕“”的问题,更要注重“”的提升。“公厕+”本身也是种质的提升,它也让某些城市公共服务实现了整合和接驳。

  有些人担心,覆盖wifi设ATM的公厕会导致内急者如厕难,这大可从前端设计环节避免。当然,有网友担心,“乱拉乱撒不冲洗,臭烘烘的,什么都是白搭。”这不是杞人忧天:如果后期的必要监管、后勤服务同步跟进,“高大上”公厕的功能,只怕会在掩鼻如厕的尴尬中被消解。

  □王旭东(职员)

  评论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