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举办“社区公益创客”大赛 “公益+创客”能让公益走得多远

28.09.2015  10:55

  9月初,禅城“社区公益创客”大赛正式启动的消息点燃网络和朋友圈。

      此次大赛的项目选题主要为妇女儿童和家庭类、青少年类、助老护老类、特殊弱势群体类、外来人口关怀类、其他公益项目类6大方面。不管是已经成型并可以落地实施的项目,还是在脑海里的创意性设计思路及概念想法,都可以参赛。

      以往,解决社区问题主要依赖居委和如今已蔓延至街头巷尾的社会组织。而从此次比赛的参赛的主体来看,涵盖禅城区区域化党建党组织、村(居)党组织、基层党组织、社会组织和个人等,解决社区问题的主体可以细化至个人,这意味着全民皆可成为“公益+创客”,禅城将涌现一批“社区公益创客”。

      不仅社会组织的项目可以拿来参赛,个人的“公益创意概念”也可以在台上表现。“激发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政府举办此次“社区公益创客”大赛的目的跃然纸上。

      而记者采访了解到,自2011年禅城区首个公益社会组织成立以来,4年间禅城已经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公益社会组织,常年有约25个公益社会组织活跃在该区的街头巷尾。

      在社会工作大环境逐步提升的背景下,这些社会组织在不断的锤炼中日益壮大。但在新的机遇下,缺资金、缺人才仍然困扰着这些亟须养分和雨露的芽苗。

      “社区公益创客”大赛将以企业认投和社会众投两种方式来帮助公益创客的项目实现资金募集。在这个打造“全民创客”的时代,这是否将是一场“解渴”的及时雨?在这场持久战中,公益创客能走得多远?而“公益+创客”能否给公益插上创新的翅膀,给社会带来耳目一新的公益氛围?

      “社区公益创客”大赛背后

      政府欲盘活社会力量做公益

      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个新奇的点子,都能让一个普通人摇身变成网络红人。而一个好点子,同样能让公益事业“火起来”。此前曾经引爆微博的“冰桶挑战”正是这样一个绝佳的案例:活动要求参与者在网上发布自己被冰水浇透的视频,以此体验“渐冻人”的感受。这一活动引发明星、财阀、政客等纷纷参与,最后活动为“渐冻人”募集了大笔资金,此一群体也越发受到社会关注。

      而“社区公益创客”大赛活动提出,不管是已经成型并可以落地实施的项目,还是在脑海里的创意性设计思路及概念想法,都可以参赛。禅城以“公益+创客”的元素来解决社区出现的种种问题,其理念与“渐冻人”的公益活动并无二致。

      “禅城举办的公益创客大赛实现了公益服务与创客精神的结合,在佛山乃至珠三角地区都具有创新意义。”本次大赛的专家评委、深圳公众力发展中心主任范军认为,参赛者可从人际交往、社区互动、环境卫生、人力提升等方面入手,针对具体的一类服务对象开展公益服务。

      他同时指出,如何按照社区实际需要设计适合禅城区发展的公益思路和项目、如何发动企业和社会热心人士参与认投和众投等问题是此次大赛的关键,这将把社会的正能量激发出来。公益创客活动不仅仅是一个比赛,参赛者要把目标锁定在解决一个社会问题,为社会作贡献。

      除了重视“点子”的力量外,禅城更强调的是人的参与,以及资源的嫁接。据悉,被确认下来的项目可以有两种募资渠道:企业对“社区公益创客”项目进行资金资助;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对感兴趣的“社区公益创客”项目进行捐助。禅城区社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大赛打破以往的创投模式,将为企业和公益项目架起连接的“桥梁”,以全新概念与全新品牌连接各方资源。

      事实上,在解决社会问题和实践社会公益方面,一直以来都由居委大妈和社工的共同发力。禅城区社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的社会组织做公益,相对来说范围没那么广,而此次公益创客大赛,主要是通过打造一个新的平台,连接各方资源,突出全民公益。此次禅城把创客概念引入公益领域,将紧扣群众实际需求,推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去关注公益事业,推动社会服务的创新。

      从零开始的探索

      4年间公益创客活跃在禅城各社区

      在禅城借社区公益创客大赛点燃更多的公益创客力量之前,目前的社区创客主力仍然为社会组织。

      2011年,禅城区妇联系统下的禅城区家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正式成立,成为禅城首个公益类的社会组织。

      “禅城的公益社会组织发展日益迅猛,无论是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还是公益创客的提出,都比较能跟上形势发展。”广州优势力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执行总监、佛山市家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张良广坦言,4年前自己受禅城区妇联系统邀请,前往禅城帮忙组建家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时,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态占据上风。因为是该区首次成立公益类的社会组织,此前未有先例,民政部门在公益社会组织注册的问题上,都尚未完全摸清。

      “一开始比较艰难,资金的投入,整个体制和机制尚在发展的过程中,长远的规划不太明晰,大家根本不知道下一步该迈向哪个方向。”张良广说。

      然而,就是这个一开始以妇女、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经过社工的努力和本土的培育后,如今已经度过迷茫期,甚至走出佛山,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社会服务工作。

      “禅城有适合发展社会工作服务的土壤。”他表示,在4年间,家馨接受政府最多的购买量为120万元/年,而如今因为项目已经遍布全省,其重心也逐渐从佛山转移至其他地方。

      如今,在佛山“发家”的家馨在佛山剩余2个项目。“佛山的项目我们仍然在开展,不过我们将以外来者的角色来观察佛山,其中的关键是把更多的经验分享给佛山的伙伴们。

      而据记者了解,从2011年至2015年的4年间,佛山市内各社会组织陆续成立,这些社会组织深入社区的不同领域,以社会工作的手法去解决各类社区问题。目前长期活跃在禅城区的公益类社会组织有25家,其中16家为在禅城注册,经过本土滋养而成长起来的公益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在禅城经历了从零开始的探索,可以预见,包括社会组织在内的公益创客也将在不久的将来,经历涅槃。

      社会工作环境迎来新机遇

      缺资金缺人才仍为常态

      9月23日下午3时,包括一些老人在内的10数名市民坐在同兴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培训室内,参加这里举办的“新市民体验营——粤讲粤正”活动。现场围坐的都是新佛山人,对于融入佛山,难以克服语言障碍是第一大难题。活动在轻松的氛围下,由浅入难,教导这些新佛山人讲粤语。

      同兴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由同兴社区居委会和禅城区禅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共建。在禅城区的另一个地方,普东居委会也正着手此事,建设属于自己的家综中心。

      禅城区要在今年底建成16间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以满足不同社区居民的不同服务需求。禅青接受了同兴和普东居委会的邀请,着手此事。

      与同兴居委新佛山人较多不一样的地方是,由于是拆迁区,回迁的居民较多,普东居委老人、残疾人较多,如何切合居民的实际需求去设计社会服务项目成为普东居委和禅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共同的工作目标。

      数年来,禅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王岚已经习惯了在每个居委、每条街巷自由穿梭。了解居民需求,再去设计切合实际的社会服务项目,是他和组织里每个社工开展项目的第一步。

      与家馨一样,一开始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在建立伊始接受团禅城区委的扶持成长至今,禅青已经掌握了自己的工作方法和生存之道,并找到立足之地。
      而如今政府对社会问题、社会工作服务的日益重视,以及公益创客概念的提出,让社会工作环境较之以前,得到了较好的提升。但对于禅青等社会组织来说,缺资金和人才,仍然成为其发展的“绊脚石”。

      “社会组织缺资金是常态,即便有政府购买服务‘兜底’,资金和人才的需求仍然是我们组织以及其他组织的共同需求,也是其中的困难。”王岚表示,公益类社会组织对专业性、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很大,但行业的总体薪酬不高,导致社会组织难以招到高素质的人才。

      “社会上每个群体的需求都不一样,社会公益组织需要帮助帮扶对象连接各种资源,但社会组织本身能力有限。”王岚另外指出,这个问题亟须找到解决的方子。

      焦点

      1

      公益如何创新?

      禅城“社区公益创客”大赛以“公益+创新”的元素来主导大赛,那么,公益如何创新?禅城“社区公益创客”大赛的专家评委、深圳公众力发展中心主任范军表示公益创客与科技创客一样,强调理念的引领。在公益界,公益创客要去发现更多群体、更多的特殊需求,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满足这些需求,解决一些社会问题,这便是公益创客需要去做的事情。

      “如今我们的社会还有许许多多没有被满足的需求,我们要先去发掘这些痛点,再去进行服务的分析,再去加以服务。”范军表示,如今的社会组织、公益组织对社会群体提供的服务都是比较显浅的,例如针对弱势群体、老人小孩提供的服务等,这些都是容易被关注到的群体。

      “然而,社会上所有的人群都需要社会服务,也需要公益服务,我们基于这个概念,希望更多的人去关注不同的人群,关注他们的某种特殊的需求,并想办法满足他们。”范军举例表示,深圳目前除了有社会组织去关怀青少年、老弱病残外,还有一些团队去关注一些特殊的人群,例如对失独家庭的关怀。“失独家庭的父母很容易消沉,他们需要社会的关怀与服务。这些是以前没有被发现的社会服务的需求。

      “社会上人的需要是0到100岁都会发出的,每一个人群的需求都理应得到及时的响应。”范军认为,即便路途艰辛,但也要去做。这就是公益创客的创新精神和理念,也是禅城举办公益创客大赛的理念。

      范军表示,以往社会组织经常“喊穷”,感觉上是一定要政府花很多钱去“托底”,但他并不认为如此。“各种人群间如果能有效地进行互动,所需要的现金交易其实很少。

      据介绍,社会组织获得资金后一般用来租场地、雇佣人力,但事实上社会有很多丰富的资源可以利用。志愿者、政府的场地、企业的爱心服务,以及服务对象自己的资源都可以利用起来。

      “做公益不需要多少钱,但做公益需要动力,政府在其中需要充当媒介的作用,启动公益活动,并以此产生内在的动力。”他说,政府在社区创客公益大赛中可以给予支持与奖励,但主要的角色还是普罗大众,关键是要让更多的人释放更多的正能量。

      焦点

      2

      资金从哪里来?

      “由于广佛两地的级别不同,两地在政府购买力度和经费的支出方面,都不可相比。”张良广表示,广州自2009年至今,政府购买服务的总经费已经突破18亿元,广州的公益创投也是投入较多,去年投入了1500万元去做创投,据悉明年要增加到2000万元。

      两地比较不能只看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因为政府财力不一样,还要看到社会的活力,就是公益基金会的数量。广州目前有8个以上的公益基金会,但目前佛山是寥寥无几。

      如何进行公益创新,这些资金又可以从何而来?张良广有着自己的思考。

      “公益事业大发展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是政府资金,另一方面是社会资金。”他说,如今各地都有公益创投活动,但很多时候并不能达到公益创投的效果。“公益创投就是我给你一桶金后,你能持续发展起来,但是如今的公益创投资金量很少,面却很广。”他形象地表示,好比大家都洒了点水,体会了一点雨露,但并不能真正解渴。

      张良广认为,真正的公益创投应该做到,不但让社会组织解渴,还能让他们发展起来。“这与金融一样,公益创投的捐助、补贴为主,达不到创投和可持续发展的效果。凡是做得好的公益创投活动,必须激发企业的活力,让企业觉得这是一种投资,让企业觉得这种投资是能带来价值的。

      他建议,佛山民营企业特别多,他们怎么回报乡里?怎样把自己的影响力和投资回报获得最大的提升?如果从这些角度去思考问题,去实践创投活动,或许能给公益事业和社会组织带来新的思考和实践。

      ■公益创客案例

      小海星计划4年来服务6万流动儿童

      “新市民

      将成未来服务对象

      2011年底,“广东省流动人口妇女儿童服务项目”正式落户张槎街道海口村。该项目是禅城区妇联继2006年承接联合国儿基会的“反对对儿童的暴力”项目后,承接的又一个造福儿童的合作项目。

      该项目被称为“小海星计划”,世界宣明会出资购买专业社工服务,禅城区妇联负责项目的管理、监督、协调和执行。项目通过在张槎街道海口村建立流动妇女儿童社区服务点,促进该村流动妇女儿童的整体发展,使妇女儿童更能适应新环境及新生活模式,儿童能获得优质教育及良好的学习环境。

      据悉,海口村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近八成人口是外来人员。村里外来工子女的课余可选择的活动不多,要不待在家里,要不在马路上玩耍,不仅存在安全问题,而且难以融入城市生活。

      “小海星计划”项目就是创造平台和机会,让孩子们能融入社区、融入城市。项目的社工从安全、教育、融入和公益四大方面入手,以体验式学习的方式,开展了一系列小组工作坊、讲座、户外拓展等活动,帮助“小海星”们增强自信,融入城市。

      这个项目开展4年以来,举办了接近300场活动,服务了接近6万人次的流动儿童,让大批流动儿童有了一个快乐的“”。

      “我们也在逐步探索机制,关注流动儿童的安全、教育,让他们真正融入当地社会,其中包括怎么参与公益活动,怎么建设社区等。”该项目的承办机构之一,禅城区家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张良广说。

      据介绍,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今年5月份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图谱,全国流动儿童约有3600万左右,广东是流动人口第一大省,省内每4名城市儿童里就有1名流动儿童。

      而在海口村,2011年该村的流动儿童为640人左右,如今接近570人。

      张良广表示,通过小海星项目,他们已基本掌握了海口村流动儿童群体的特点。家馨的社工发现,流动儿童不流动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他们不再流动,而是留在城市学习、发展,真正成为了城里生城里长的孩子。

      “我们接下来不再把这部分孩子标签为流动儿童,他们是新市民,针对这部分人群如何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我们将有新的动作。”张良广表示,这部分孩子大部分集中在民办学校,社会组织将针对农民工的子弟学校开展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计划在省内铺开,到时佛山将设点。”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