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召开企业家公益慈善座谈会 让更多资本走向公益

12.08.2015  20:34
  南方日报讯  (记者/杜啸天  实习生/黄晓琳)让资本走向公益,引导社会力量特别是企业参与慈善事业,对于发展公益慈善事业至关重要。记者昨日从深圳市民政局获悉,第四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下文简称“慈展会”)召开在即,深圳市民政局专门在市民中心召开企业家公益慈善座谈会,探讨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新途径,听取企业家对促进深圳公益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就第四届慈展会的有关情况进行交流。

        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慈展会组委会副主任兼组委会办公室主任田夫,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现深圳市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吕锐锋等领导,以及全国政协委员、同心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李贤义及来自深圳的爱心企业家近40人参加了座谈会。

        “现代慈善让资本走向共享

        田夫表示,深圳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发展慈善事业、引导社会力量开展慈善帮扶,是补上社会建设“短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他希望企业家能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慈善公益事业发展、支持慈展会,将慈展会打造成为各界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和扶贫济困工作的重要平台。

        中国社会保障协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副会长、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卢德之作了“现代慈善让资本走向共享”的主题发言。他将现代慈善诠释为资本与共享强有力的结合,现代慈善既是资本走向共享的伟大实践,也是推动财富共享的最早桥梁和最好路径。

        “有了好的制度,中国现代慈善事业就有了希望。”卢德之认为,现代慈善和传统慈善最大的不同,是有制度的支持、法治的支持。中国现代慈善制度的设计,还要吸取西方慈善资本主义、制度慈善主义以及福利国家政策的优点,同时让嫁接过来的优点和中国的传统文明、社会主义制度进行重构。“慈展会应该在这方面起到推动和引领的作用。”卢德之说。

        吕锐锋从理解公益慈善、支持公益慈善和创新公益慈善三个层面进行总结,他表示中国慈展会是深圳在慈善方面的最大创新,一年比一年好;证明在公益慈善方面,深圳也能走出一条既和国际接轨、又符合我国国情、还能发挥深圳优势的创新之路。

        创新公益形式以“造血”为主

        爱心企业代表在会上纷纷发言,结合各自在公益慈善领域的实践,对深圳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和正在筹备中的第四届慈展会建言献策。

        “1992年我在横岗成立了李贤义教育基金会,扶持了一些贫困的学生读书,奖励好老师、好学生。”回顾自己从成功创业到投身公益慈善的历程,李贤义颇有感触地说,“做一些善事,我的心情是很高兴的,能够多做善事,不仅对社会、对我自己也很有帮助。

        对于慈展会必须创新理解,桃源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创始人李爱君说,慈善不仅是对穷人的雪中送炭,还要创新社区公益机制,将社会责任和政府的购买与委托服务等合成一种社会资源,成为社区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此外,企业家们还表示,未来深圳扶贫公益工作应主要朝着“造血”的方向进行,针对不同地区提出可行的项目,如就业扶贫、特色农业扶贫等,同时给创客、失踪儿童家庭多一些公益慈善帮助,创新公益形式,如用音乐支教帮扶等新形式实现公益价值,让减灾救助进入社区。

        深圳市民政局局长廖远飞表示,市民政局将进一步探索办好慈展会的形式,并做好相关的服务,使它真正成为全国性、国际化的慈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