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7月1日全面启动

11.06.2017  11:11

  日前,市政府印发《梅州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打包”出台了一大波就医利好政策,并将于7月1日全面启动实施。

   破除以药补医

  提高就医“质价比

  《方案》提出,7月1日起,市和区属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即城市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药品按进货价销售(中药饮片除外),并降低药品、医用耗材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检验等费用,力争今年底前将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降到30%以下(不含中药饮片),每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

  “破除以药补医将更能体现出医疗技术和医务人员劳务的价值。”市卫计局相关工作人员说,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而减少的合理收入,如药品贮藏、损耗等费用,将通过调整诊疗、手术、康复、护理、中医等医疗服务价格进行补偿。调整后的医疗服务价格,按规定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此外,挂号费并入诊查费,门诊诊查费按定额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据了解,妇幼保健院、慢病院、设有门诊的疾控中心等所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也同步参与改革,全面取消药品加成。

  此外,《方案》提出进一步扩大医保支付范围,缩小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与实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间的差距,为群众就医减负。如扩大纳入医保支付的日间手术和医疗机构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范围,逐步减少按项目定价,探索按病种、床日、服务单元等为计价单位的定价方式,在有条件的医院试点将入院前检查纳入住院报销范围。

   完善分级诊疗

  将“小病”留在基层

  《方案》提出,力争今年底前将预约转诊在公立医院门诊就诊量的占比提高到20%以上,降低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数市域占比。

  记者了解到,为实现《方案》提出的目标,我市将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构建包括医联体在内的各种分工协作模式,推进全科医生签约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力争到2018年全市每万人口全科医生达到2名以上、到2020年达到3名以上,将“小病”留在基层。同时,通过医保政策引导群众形成合理的就医格局。

  此外,《方案》提出,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和8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区域平台对接,6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院建立远程医疗信息系统连接,实现全市医疗机构间信息互联互通共享,为分级诊疗提供信息化保障。

编辑: 马吉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