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用车每年消耗近3000亿 公车改革摁下快进键

05.03.2015  01:48

一鼓作气,势如破竹 公车改革摁下“快进键

本报记者 张智 陈岩鹏 北京报道

一鼓作气、势如破竹”地把改革难点攻克下来——中国新一轮改革的“总责任人”习近平在深改组第八次会议上提出的简短话语,激起人们对今后中国改革步调的无尽想象。

2015年是全面深改的“关键之年”,人们透过一系列改革举措感受到了强大的“改革气场”,中国政府将如何摁下改革的“快进键”?人们对今年的全国两会寄予厚望。

这意味着,在经济新常态的大逻辑下,中共高层明晰了‘以改革促发展’的思路。这实际上为今年的改革部署了决心、定了调子、指了方向。”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而在其中,一直进程缓慢的公车改革,将在今年全面落实。

去年7月,中办和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被外界评为“史上最严厉车改”,其中规定,2014年底前,中央和国家机关应力争基本完成公车改革;地方党政机关在2015年底前完成。

公车改革给人民带来的获得感,不仅体现在经济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价值观上,公车改革让老百姓感觉到了公平。另外公车改革把干部的工作注意力和着力点,放到为民办实事上,以此来约束和要求自己。”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绍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车晓端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有“公车改革第一人”之称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对《华夏时报》表示:“以前的几次公车改革均不彻底,最为关键的是缺乏大环境,但现在,车改的时机已经成熟。

任重道远

公车改革提升了人民的获得感,公车私用明显减少了,没有了轿子的公务员和老百姓一样了,官和民平等了。”对于车改的感受,车晓端这样表示。

然而,对于官员来说,“改革中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这句话正是对公车改革最好的注解。

500万辆机动车在路上奔跑时的尾气被认为是制造北京雾霾的“凶手”之一,而其中占比居高不下的公务车更是成了头号被质疑的对象。事实上,公务用车造成污染还只是其弊端里的“小菜”,带动“三公”消费高速奔跑才是被诟病的焦点所在。

众所周知,居高不下的“三公”经费历来是社会公众的心头痛,而在“三公支出”中公车费用长期以来一家独大。中央和国家机关达60%左右,从各地公开的“三公”经费看,地方比例更高。

公众眼中的公车,一般是指用财政供养的车辆。据调查,各级政府的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的公车总量超过200万辆,每年每辆公车的运行成本至少在6万元以上。各级财政每年为公车支出1500亿-2000亿元,地方公车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6%-12%。

车轮上的腐败”在近年“三公”消费中一直排在首位。一辆公车的全年消耗常在10万元以上,且每万公里的运行成本是社会运营车辆成本的5至6倍。根据财政部2011年初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在20%以上,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超过1000亿元。

而放在整个“三公”消费来看,仅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当财年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就达59.15亿元,占“三公经费”支出总数的六成以上。

杭州市是最早搞公车改革试点的城市。从2004年开始,杭州市将三墩镇的车改试点经验在西湖、江干、拱墅、余杭等七区推广,这七区车改前公车费用为9354.7万元,车改后实际开支为5796.02万元,下降了38%。

2009年5月杭州公车改革正式启动,车改要求,除省部级以上官员,全部不再配备专车,而是发车贴到市民卡中。杭州也被业内认为是车改最成功的地区,而以货币化车改为核心内容的“杭州模式”,被车晓端“推崇备至”,也是当下较成功且最简便的模式,向全国范围推广。

事实上,去年7月开始的“史上最严厉车改”,一上来便定下了一个时间表——2014年底前,中央和国家机关应力争基本完成公车改革;地方党政机关在2015年底前完成。另外,还取消了一般公务用车,适当发放公共交通补贴。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虽然“停车”当月车补并没发放,但2014年最后一张工资条,车补终于现身了。

中央出台指导意见进行规范,调动了中央层面公车和地方公车改革的积极性。”车晓端称。

回顾公务车改革二十年,此前包括国家部委在公车改革的规范性文件中,对 “一般公务用车”采取的大多是控制使用、限缩标准、数量、职级的方式。去年,首次明确对“一般公务用车”提出彻底剔除,意义非同一般。从某种意义而言,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不仅是政府发出对“车轮上腐败”宣战的强烈信号,更意味着公务用车将回归其本来面貌。

但此轮的公车改革只是刚刚开始。“目前时间过了三分之一,任务大概完成了超过一半。”叶青说,2月初,首批公车拍卖已经落槌,但这还仅仅是开始,人员消化、补贴标准等细则还需要落实,“此次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能讨价还价。

全面铺开

今年1月,中央层面公车改革“按期交卷”,多部委公车已封存,公务交通补贴也按照级别发放到了公务员工资里。根据车改“时间表”,为地方党政机关公车制度改革拟定的时限为2015年年底前。

实际上,各地也已经开始行动。

3月1日,《云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办法》实施,对公务用车管理、办公用房管理、机关经费管理等多个方面做出了规定。而在湖南省政府新闻办2月2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机关事务管理局透露,公车改革的时间安排已基本明确,今年3月底前完成全省公车改革总体方案和省直机关公车改革实施方案并向中央上报,6月底前基本完成省直单位公车改革,年底基本完成市州、县市区党政机关公车改革。

另据广东省发改委主任李春洪介绍,广东公车制度改革正在谋划进行中,目前全省公车改革总体方案和省直单位的实施方案已经制定出来,并于去年12月上报到国家公务用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目前尚未批复。

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2010年的调研数据曾显示,2007年以来,我国财政行政事业公用经费支出接近9000亿元,其中公务用车消费占比较高。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元-2000亿元。

预计公车改革年度减少财政支出为1000亿元左右。”叶青表示,如果按照2014年我国财政支出15.16万亿元测算,公车改革大约能减少全国1%的财政支出。

全国人大代表张兆安说,公车货币化改革需要一个规范和相对统一的车补标准,这个标准应经过调查测算、严格论证,并应报请人大审核批准,最终确定。

李春洪表示,公车补贴的标准,中央有两个要求:一是各地的补贴标准不得超过国家定的120%;二是改革后的公车总费用支出要低于改革前的公车总费用支出。

叶青认为,“5813”的补贴标准就是建立在中央和地方此前一些试点的基础上。所谓“5813”是指《方案》提出的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地方允许上浮30%。另外,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公务交通补贴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单位统筹部分,集中用于解决不同岗位之间公务出行不均衡等问题,比例原则上不超过补贴总额的10%。

反腐路漫漫

公车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务用车制度造成的浪费和腐败。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公务员公车几百万辆,每年消耗近3000亿元,其中真正用于公务的约1/3,但党政机关部门公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成倍高出社会轿车的运输成本。

这导致的后果是,用于购置公车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另外在车辆保有过程中,费用支出更是巨大。还有就是,车辆管理难度加大。车越多用车却越紧张,反而不如一个单位就一辆车,有些单位为了方便领导出车,不得不设立一个办公室副主任,专门管理车辆,但仍然难以控制。

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呼吁,在推行公车制度改革中,要破解一些地方公车改革“阳奉阴违”的难题,谨防公车改革后将负担转嫁给企业;“公车照坐、补贴照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聂高民说:“一些县乡干部,辖区内动辄几百个村子,如果没有公务车可用,就可能不下乡,而是以电话代替,少了与群众的面对面。更有甚者,要求被考察企业派车接送,增加企业负担。

公车改革中,部分地区虽然“”了许多公务用车,但采购汽车的数量仍在增加,个别干部甚至拿到相当于工资水平的交通补贴,却公车照坐。

全国人大代表张兆安说,有的部门在公车改掉后,领导干部为了少花下发的补贴,为自己“创收”,出现“懒政”现象,减少公务出行,甚至让下级单位或企业派车接送。

最让老百姓看不惯的是公车私用。”车晓端称。

国家明令禁止公车私用,但公车私用现象反而加剧。车辆增多,驾驶员增加,主要领导达到专车、专职驾驶员的配备,特殊的不是领导也要专车。私事出车,领导自己开车无法控制,这也是产生腐败现象的根源之一,同时也使得单位内部及干群之间的矛盾激化。

全国人大代表、铜陵市市长侯淅珉说,要想走出这一怪圈,就必须坚定打造“阳光公车”,用监督之力提升改革动力。一方面,现有公车数量、公车经费应该向社会公布,让公众监督公车购置运行费零增长目标的实现;同时,全面推行公车统一标识,让所有公车亮出身份,有效遏制私用滥用现象。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
端午节假期出游人次破亿 文旅产品服务丰富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徐壮)文化和旅游部24日公布2023年端午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综合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新浪广东
深中通道完成海底穿针 深圳和中山在海底实现牵手
  新华社广州6月11日电(记者田建川、齐中熙)1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