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播造林32年 腾格里形成250公里阻沙带

08.10.2017  02:04

  金秋时节,内蒙古阿拉善盟天高云淡,芳草萋萋。第十届环渤海省区市记协协作会暨媒体采访活动在这里举行。京、津、冀、晋、辽、鲁、内蒙古七省区市记者走进内蒙古,探访这里的生态建设。

  阿拉善蒙古语意为“色彩斑斓的地方”。然而,全盟27万平方公里的面积,1/3是沙漠,1/3是戈壁,还有1/3是荒漠化草原,全盟年降雨量从东到西为200毫米至40毫米不等,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有研究数据显示,阿拉善的生态环境影响着我国华北地区200万平方公里地区的生态。“风起阿拉善,沙落北京城。”这里成为北京沙尘天气最主要的策源地。

  眼前的阿拉善与想象中有很大差别,城市干净整洁,道路绿植环绕,很多路段施划了绿色的自行车道和红色的步行道,连路中间的隔离护栏都与长安街相差无几。可怕的沙尘在哪儿呢?

  “以前我们这里的风沙,真是让人害怕!眼瞅着平地卷起龙卷风,横扫而来,你根本无处躲藏。下午三四点钟,天黑得什么也看不清。大风过后,除了眼睛是亮的,整个人都是黑的。”阿拉善盟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辉为我们描述了曾经沙尘肆虐的场景。

  把风沙留住,把蓝天还给北京,阿拉善人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着不懈的抗争!

  巴彦浩特绕城高速以东,哈拉乌沟南北延伸出两条平整的山脉间,一片青青草原出现在贺兰山脚下。草原上开着紫色、黄色、白色的小花,不远处几座蒙古包错落有致,与蓝天白云交相呼应,令人沉醉其中。这就是阿拉善盟投资数亿元打造的生态景观主题园区——贺兰草原。据工作人员介绍,原来这里有一些天然的灌草,但是由于降水稀少,导致荒滩裸露、植被稀疏。2016年,政府设立专项资金,以原生态草原为基础,对现有的天然灌草植被进行保护、恢复,并通过人工辅种增加和丰富草原植物种类数量,像贺兰羽叶丁香、蒙古扁桃、沙冬青等原本天然生长的乡土灌木花草被重新栽种,富有草原元素的蒙古大帐、敖包也建了起来……截至目前,这里人工种草修复3.5万亩,自然恢复区2.9万亩,一个集生态保护、观光休闲为一体的草原景区,初见雏形。

  从巴彦浩特出发,沿着新开通的京新高速一路前行,绵延的荒漠戈壁无情地展示着大自然的残酷。8个多小时以后,便进入了额济纳旗境内,这里就是全国最大的沙尘暴策源地。

  依托黑河干流和居延海形成的阿拉善额济纳绿洲曾经是我国西北边疆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然而,上世纪60年代以来,当地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绿洲面积从6900平方公里减少到3328平方公里,东、西居延海也先后干涸,最终导致阿拉善成为全国最大的沙尘暴策源地。

  王辉说,“中央下了很大的决心,要恢复额济纳绿洲。要治沙,就要先让居延海复活,利用水打造一个生态的小环境。”2001年,国务院专题研究黑河流域问题。2002年7月17日,东居延海首次人工调水成功;2003年9月24日,干涸42年的西居延海也迎来了黑河水。此后的十几年间,居延海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居延海湿地水域面积已达42平方公里,西居延海过水面积达到130平方公里,越来越多的珍稀野生鸟类在这里现身。

  为把风沙源头留住,阿拉善还全面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飞播造林、发展沙产业等重点工程。草原植被由“十一五”末的16.54%提高到2016年的22.5%,森林覆盖率由5.04%提高到7.56%。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连续32年实施飞播造林,累计467.7万亩,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形成了长250公里、宽3至10公里的阻沙带,有效阻止了腾格里沙漠的前移。

  据气象部门统计,阿拉善生态治理初期,1987年到1999年间,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年均沙尘暴发生次数为5.85次,在2011年到2015年,这一数字减少为3.5次。与此同时,阿拉善盟每年沙尘暴天数由上世纪90年代末的10天至20天减少到3天至9天。

   (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