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禁毒城墙” 共建平安校园

27.06.2017  03:51

今天(6月26日)晚上,以“禁毒宣讲月”为主题的电视宣讲晚会在黄石路广州市技师学院隆重热烈举行,广州市公安局“平安广州”宣讲团全体出动,为该校千余名师生解“”。市司法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白云区公安分局、平安广州志愿服务总队及广东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合力开展禁毒宣讲,通过生动的“教育宣讲课”和禁毒社工“现身说法”的形式,宣传毒品的危害和禁毒的意义。


毒品危害社会,禁毒任重道远。禁毒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2015至2016年,在广州警方查获的吸毒人员中,吸食传统毒品的约占29.1%,新型毒品的约占70.8%。35岁以下的青少年吸毒者已占到吸毒者总人数的85.1%。今年以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州警方查获的吸毒人员中,吸食毒品的青少年比例在稳步下降。如何使青少年能够主动地拒绝毒品,广州市公安局“平安广州”宣讲团团队认为把加强校园禁毒教育、做好预防工作、筑牢心理防线作为禁毒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据悉,“禁毒宣讲月”活动是契合第三十个国际禁毒日(6月26日)而举行。从6月上旬开始,广州市公安局联合各区属禁毒办,已先后在榄核中学、广东省民政职业学校及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举行了专门的禁毒教育系列宣讲活动,共约2000余名师生参与禁毒宣讲,使学子们在走向社会前都接受毒品预防教育。活动中,“平安广州”宣讲团的民警们精心策划了“承诺签挂禁毒树”、“按手印宣誓仪式”、“禁毒神器齐呐喊”、“慧眼识毒”等创意环节,动员所有参与人员的热情,让广大青少年加入到禁毒行列中来。


心系校园净土 筑牢“禁毒城墙

当晚活动作为“禁毒宣讲月”的重中之重,活动伊始,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人社局等领导们以身作则,上台点亮了寓意社会各界合力拒绝毒品、共同筑牢城市禁毒城墙的“禁毒城墙”,现场顿时光彩熠熠,创新而不失庄重。随后,由广州市公安局倾力打造、钟南山院士呼吁青少年拒毒的最新禁毒公益广告——《别让“我以为”变成“我后悔”》进行了首次对外展映。片中,钟南山院士呼吁青少年“生命只有一次,少年更应珍惜”。

 

曾经的“瘾君子”走进校园痛斥毒品之害

一直以来,青少年群体是禁毒工作针对的重点群体。据宣讲民警带来的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的执法数据,近年来,广州市被警方抓获的吸毒人员平均年龄在19岁,青少年已成为最易受到毒品侵害的“重点人群”。通过宣讲,现场学生了解到,新型毒品形式多样,“速溶咖啡”“跳跳糖”“橙汁”“奶茶”是新型毒品常用的伪装,极具迷惑性。新型毒品的危害还可能超过一般大众的想象,吸食新型毒品后,个体的暴力性、情绪不确定性变强,极易诱发暴力伤害犯罪。

为增强宣讲效果,宣讲民警特意请来了刚刚被评为广州市首届“民间禁毒人士”的杨伟根、李结仪。杨伟根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根叔”,他有从十年的“瘾君子”到如今的“禁毒战士”的特别经历。在民警简短的介绍后,曾经的“瘾君子”根叔走到镁光灯下,学生们纷纷投来惊讶的目光。“根叔”用自己切身的“吸毒史”告诫在场的孩子们,毒品之害猛于虎!


青春和梦想自“第一口”就被葬送

为了赚钱上大学,女孩被诱惑到夜总会买卖‘奶茶’、‘棒糖’、‘浴盐’、‘神仙养生水’……”“招唤了几十个同伴从事毒品买卖,将贩毒所得交给黑道大哥……”以上剧情均来自禁毒小品《危险的季节》,现场的学生们看得全神贯注,主角的经历让观众印象深刻、陷入沉思。

为什么说只要吸食第一口毒品,便会上瘾?那是因为人体服用毒品后,会刺激到大脑皮层的奖赏系统,当再次碰触毒品时,这个系统会提示你吸食第二口。”获得广州市首届“民间禁毒人士提名奖的”戒毒心理学专家杨瑞东说。心理专家还告诉师生们,许多新型毒品服食后的后果与海洛因相差无几,毒效惊人且成瘾性大。毒品成瘾与种类无关,只要是毒品就一定有成瘾性,成瘾后就一定非常难戒断,且防毒无疫苗,清醒的认知行为最有效。


东山少爷来助阵 千名师生同宣誓

当晚,“平安广州”宣讲团设计的经典互动环节巨型“滚球”再次被启用。写着“禁毒箴言”的大充气圆球,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在观众席上方滚动,由学生分组抛滚圆球,掀起全场欢笑声一片。

来到晚会的尾声,主持人请出了禁毒宣传嘉宾“东山少爷”廖寰,由他引领现场千余名师生齐声宣誓“拒绝毒品,I CAN!!(我能)”。朗朗誓词回响校园,现场气氛瞬间被推向高潮,同学们情绪高涨,再次传递“无毒青春,健康生活”的活动主旨。一曲《追寻》,“东山少爷”以清新真挚的演唱收获了台下一众的迷弟迷妹们,也为整场晚会划下了圆满的句号。


人物故事

从“瘾君子”到禁毒社工

——从化街口街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小组志愿人员杨伟根

52岁的杨伟根是广州从化区人,曾有10年的吸毒经历。戒毒后,杨伟根从“瘾君子”转变为禁毒帮教热心人,挽救了一个又一个深陷“毒海”的人,帮助他们开启了新的生活,他们也亲切地称呼杨伟根为“根叔”。2005年,在政府的感召和亲朋好友的支持下,根叔自愿申请加入从化市禁毒志愿大队,并成为街口街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小组的志愿人员。同年6月,他第一次走进了从化三中,现身说法教育在校学生禁毒知识,讲述了自己10年来的吸毒经历以及毒品对他和家人的危害。在成为禁毒社工的这些年来,根叔身体力行,帮助了一个又一个的涉毒人员摆脱毒品的魔掌。

木棉花开——番禺区“禁毒信使”李结仪

李结仪,广州市番禺区石壁街禁毒办社区戒毒康复专职人员。她是一名吸毒人员的家属,家中亲人吸毒给家庭带来的冲击,也对李结仪从事帮扶吸毒人员回归社会的工作有特殊的情感。

她坚持以书信的形式,对在所强戒人员进行提前教育,增强他们戒毒的信心,使他们了解法律、法规和自身责任,同时鼓励其家人也积极写信关心他们,让他们明白社会和家人没有放弃他们。对康复人员,她坚持了解他们生活上、工作上的情况,并鼓励他们要坚持服用美沙酮进行康复治疗,早日摆脱毒品的伤害,社区戒毒人员美沙酮服食率达100%。经过多年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了一套有实效的帮教服务经验。


禁毒误区小提点:

误区1:只有海洛因、冰毒、K粉、“摇头丸”、大麻、可卡因等才是毒品。

正解:毒品是指容易使人产生依赖或被人滥用,使人身体变化、精神颓废、病痛死亡和引发犯罪的“违禁品”或非法使用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所以不只是国家规定的管制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才是毒品。

误区2:冰毒、K粉不会像海洛因那样出现痛苦的身体反应,也不用每天都吸,所以冰毒、K粉等新型毒品不会上瘾。

正解:冰毒、K粉、大麻等新型毒品与海洛因类传统毒品的成瘾机制不同,所以吸毒后的生理、精神表现也不同,两类毒品的危害没有可比性,更不应该以海洛因为参照物错误的进行对比。

误区3:吸食毒品极易诱发犯罪,但新型毒品相比传统毒品引起的犯罪较轻。

正解:无论是传统毒品还是新型毒品,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同样严重。传统毒品极易诱发以获取毒资为目的犯罪行为;新型毒品极易诱发在吸毒后产生的幻觉和妄想的支配下,实施犯罪行为。

误区4:青少年吸毒都是因为好奇,所以控制住好奇心就安全了。

正解:根据对大量吸毒青少年的调查发现,不慎结交吸毒、贩毒人员和对毒品危害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是导致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原因,因此青少年建立防毒意识和洁身自好避免高危社交是预防吸毒的主要办法

误区5:戒毒不可能成功,“一日吸毒,终身戒毒”。

正解:戒毒是能成功的。这需要有正确的认识、良好的动机、坚定的决心、顽强的毅力、科学的方法以及良好的氛围。生理上戒断了毒瘾后,心理依赖将在神经的记忆里终生存在,需要终生预防因心瘾导致复吸。所以,请勿沾染毒品!

误区6:新型毒品成瘾后比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容易戒掉。

正解:这个理解是完全错误的,只要是成瘾的毒品,一旦上瘾都非常难以彻底戒断,临床医学认为:毒品戒断的难度与毒品种类无关,与吸食计量无关,与毒龄无关。

误区7:我们在校园里的生活很单纯,毒品离我们很远。

正解:吸毒者、贩毒者为了谋取利益,一直把心智尚未成熟的在校青少年列为引诱对象,并对毒品进行包装、美化,混淆青少年的视听。所以在校青少年一定要掌握识毒、防毒的技能和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