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赏“花月夜”忆中秋民俗

27.07.2014  12:29
春江花月夜”民俗文化盛宴上演,部分留守儿童获邀参加 摘要:明月升起,孩子们提着灯笼走上舞台,追逐月亮的影子,唱起童谣。

        昨晚活动现场,福利院的小朋友表演节目。        南都记者  陈文才  图

        迎月

        南都讯  记者陈铭 明月升起,孩子们提着灯笼走上舞台,追逐月亮的影子,唱起童谣。昨晚,一场“春江花月夜”民俗文化盛宴在西乡上演。部分参与南都留守儿童圆梦行动的孩子受邀参加活动,现场还播放了往届南都留守儿童活动V  C  R片段。

        现场讲民俗忆往昔

        关于老宝安的中秋节民俗文化,传承下来的还有多少?谁还记得当年过中秋节时玩的烧塔仔游戏一幕?昨晚7时30分,宝安区西乡恒丰海悦酒店五楼,随着《月光光照地堂》童谣响起,“春江花月夜”中秋传统文化活动拉开序幕。本次活动由南都读书俱乐部与宝安区文产办等单位联手承办。

        既然是传统文化主题,古筝高胡独奏,粤剧演唱,轮番上场,助助雅兴。有粤剧名伶的表演,也有民俗学者的讲古,长了知识。深圳市本土艺术研究会会长廖虹雷上台,开讲中秋节民俗。“历史上,深港两地过的是八月十六,这一天要拜月祭月追月,猜灯谜,烧塔仔,放孔明灯,吃时令水果。这时节,石岩柿子罗田菠萝,西乡菱角,柚子都熟了。”随着老人风趣生动的讲古,渐渐远去的老宝安中秋民俗似乎又呈现在眼前。

        烧塔仔,如今早就没人玩这个游戏了。中秋节下午,孩童们在村巷空地找来一堆瓦,将瓦垒砌成一二米高不等,大的瓦还要用砖块砌成底座。民间还有烧塔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中倒塌的则负,胜的由大人发给小彩旗、糖仔或糕点当奖品。

        福利院获赠千盒月饼

        传统节日中秋节在深圳这座移民城市有何演变,深圳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相南翔教授独有一番体会。他说,自己来深圳15个年头了,发现深圳的融合性非常强,各种各样的文化都可在这里交汇聚集。每年中秋节,深圳人将一盒盒承载着思乡情感的月饼邮寄给老家的亲人。此外,中秋节还有多种过法,比如和朋友短途出游,或者文人雅士凑在一块,品茶操琴,吟诵诗词歌赋。作为移民城市,深圳人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过中秋,早已不仅仅局限于吃月饼。

        听古道今,素月呈上桌,耳边是丝竹声声,雅俗共赏,一台“春江花月夜”,好不欢乐。来自宝安区福利院的一群小朋友们演唱了一首《感恩的心》。随后,活动主办方———深圳老字号“合成号”负责人陈淦忠为福利院送上1000盒中秋月饼。此外,参与南都留守儿童圆梦行动的5名孩子和家长受邀参加了本次活动,现场还播放了往届南都留守儿童活动V  CR片段。

        最后,梵音响起,来自弘法寺等寺院的八名高僧主持加持仪式,一摞由合成号出品的“弘法福月”接受加持。加持仪式结束,每名来宾领取一盒月饼,活动圆满结束。

        迎月,吟月,颂月,论月,品月,享月。以月为媒,文化唱戏。老宝安的独特中秋文化民俗魅力,浓缩在这台“春江花月夜”的中秋传统文化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