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海,菲律宾到底诬告我们什么?
新华网北京6月30日电 6月29日,位于荷兰海牙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不顾中方强烈反对以及国际社会的强烈质疑,宣布7月12日将发布所谓裁决结果。
2013年1月22日,菲律宾单方面就中菲有关南海问题提起仲裁。菲律宾到底炮制了哪些莫须有的“罪名”?希望借此达到哪些不可告人的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菲律宾共和国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辖权问题的立场文件》指出,菲律宾所提仲裁事项主要分三类:一是中国在南海主张的“历史性权利”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称《公约》)不符;二是中国依据南海若干岩礁、低潮高地和水下地物提出的200海里甚至更多权利主张与《公约》不符;三是中国非法干涉菲律宾基于《公约》所享有和行使的权利。
菲律宾单方面提出的南海案仲裁受到中方强烈反对以及国际社会强烈质疑。
菲律宾提起仲裁以来,中国始终坚持不接受、不参与的严正立场,并明确指出仲裁庭对该案明显没有管辖权。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仲裁庭管辖本质上属于领土主权问题的事项,超出了《公约》授权。
从这个层面上仔细看菲律宾方面提出的所谓仲裁申请,其实是一场经过事先包装、别有用心的闹剧。
一方面,菲律宾执意单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实质目的是通过仲裁这种手段将其非法侵占的中国南沙岛礁据为己有,从法律上否定中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另一方面,从2013年菲律宾单方面提起仲裁起,美国就如影随形,仅从公开报道看,美国白宫、国会、国务院、军方都有政要表达过对菲律宾此举的支持。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张海文说,随着美国推进“重返亚太”战略,南海问题逐渐升温。美方公开声称,南海岛屿领土争议事关美国国家利益。在这个背景下,南海仲裁案绝不能简单地放在国际法框架下分析。
另外,专家认为,仲裁庭受理菲律宾不合法、不合理诉求的本身,就存在着程序问题。中国不接受涉及主权的任何形式裁决,是中国作为《公约》缔约国所享有的权利,受到国际法保护。
任何国际司法案例,最终目的都是用和平方式解决分歧与矛盾、推动和平与发展。任何裁决都不能以破坏既有和平对话框架为代价,也不能给地区局势制造更多混乱与危机。但是,从2013年至今,菲律宾单方面提起仲裁以及仲裁庭的违规受理反而使南海局势更加复杂,安全紧张加剧,对地区和平与稳定起到了反效果。
关于南海问题以及关于与菲律宾之间的争端,中方态度始终如一,那就是应根据双边协议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规定,由直接当事方通过友好磋商和谈判,和平解决领土和海洋争议问题。
本月初,中国外交部发布关于坚持通过双边谈判解决中国和菲律宾在南海有关争议的声明。外交部发言人洪磊6月8日表示,菲律宾单方面提起南海仲裁,违背中菲之间达成并多次确认的通过双边谈判解决有关争议的共识,违反其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作出的承诺,是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争端解决机制的滥用,不符合包括《公约》在内的国际法。
洪磊强调,中菲双边谈判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中方将继续坚持在尊重历史事实基础上,根据国际法,通过双边谈判解决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中方敦促菲律宾立刻停止推进仲裁程序的错误举动,回到通过双边谈判解决中菲在南海的有关争议的正确道路上来。(记者朱瑞卿、蒋骢骁,编辑孙浩、王丰丰,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