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店潮”折射中国奢侈品市场“蜕变”

19.11.2015  19:17
业内人士表示,在未来业态调整到位之后,中国奢侈品行业有望告别暴利时代,走向理性与成熟。”周婷说,中国消费者要求更好的物质和体验,以及更高的生活水准,消费升级将支持整个行业继续向前。

原标题: “关店潮”折射中国奢侈品市场“蜕变”

  新华网广州11月19日电(记者陈寂 刘欢)近日,法国奢侈品牌LouisVuitton(路易威登)拥有12年历史的首家广州分店悄然关门,这一消息交织于中国“双十一”“买全球”的消费狂欢中,引发业内关于中国奢侈品市场的诸多讨论。

  业内人士认为,近些年多家奢侈品店的关店和调整,足以折射出中国奢侈品行业的整体业态变革。反腐倡廉遏制了送礼和奢靡之风,加之奢侈品价格差异导致消费外移、网购兴起等消费模式变化因素影响,中国奢侈品行业开始了结构性调整。

  “LV的关店,只是冰山一角。”奢侈品品牌管理公司杰奢汇CEO刘鹏波告诉记者,许多“logo化”的国际奢侈品,过去在中国很多情况下是“买的人不用、用的人不买”,而今在消费者不再“为买而买”的情况下,慢慢失去江湖地位。

  中国奢侈品行业年增速从超过30%的“牛气冲天”,到逐步下滑至个位数,再到2014年首度出现负增长,与中共大力推动的反腐倡廉、反浪费行动不无关系。八项规定将畸形消费的泡沫挤出,推动理性需求的回归。

  中央纪委副书记张军18日在接受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访谈时表示,中共党员用自己的钱进行高标准或者挥霍性的消费,破坏了群众心目中党员应当是社会主义新风尚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带头践行者的良好形象。对这样处理私生活的党员,党组织不能不管、不能不予过问。

  近日发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倡导合理消费,力戒奢侈浪费,制止奢靡之风。在生产、流通、仓储、消费各环节落实全面节约。管住公款消费,深入开展反过度包装、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除了反腐、厉行节约带来的冲击之外,更多新兴品牌崛起、网购盛行和消费外移等因素,也让传统大牌奢侈品店的销售业绩“雪上加霜”。刘鹏波认为,当前这轮“关店潮”,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粗放型”的奢侈品牌关门,或降价清理库存;而更多接地气、个性化、重服务的品牌在中国占据一席之地,并蓬勃发展。

  贝恩公司发布的《2014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指出,70%的受访者称喜欢尝试不同的品牌和风格,由此导致了更加明显的品牌多元化。这也从需求及合意性方面为进取型品牌提供了更多与传统大牌公平竞争的机会。该调查表明,近45%的受访者计划未来3年购买更多的新兴奢侈品牌产品。

  网上购物正成为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的热门选择。刚刚过去的2015天猫“双十一”全球购物狂欢节,全天交易额高达912.17亿元人民币,掀起全球规模最大的网购狂潮。

  今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实际增长10.5%,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则高达36.2%。

  Burberry(博柏利)去年4月在中国知名购物网站天猫开设了网店,这也是国际奢侈品牌首次进驻中国的网店平台。

  奢侈品研究与顾问机构财富品质研究院长周婷表示,电商和代购等新流通渠道的发展,让消费者有更多机会接触并购买到奢侈品,渠道大众化也正进一步加速奢侈品牌的大众化。

  2014年,中国居民出境旅游人数超过1亿人次,今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7.7%。财富品质研究院今年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2014年境外消费达81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9%。中国消费者76%的奢侈品消费发生在境外。

  “当前的税率政策导致境内外奢侈品价格差异巨大,推动游客海外消费,促使国内奢侈品业经营陷入困境。”一家名表品牌的高管告诉记者,随着对外交流愈加频密便捷,中国消费者海外购买奢侈品的渠道正不断扩大。

  在多重因素冲击下,中国奢侈品市场正在经历“蜕变”,而打折、调价是不少国际奢侈品牌的应对方式之一。此外,还有不少品牌正对现有门店进行改造,强化形象展示和推出线上服务。

  业内人士表示,在未来业态调整到位之后,中国奢侈品行业有望告别暴利时代,走向理性与成熟。

  “奢侈品行业在中国仍然会继续向前发展,而且市场容量是在扩大的。”周婷说,中国消费者要求更好的物质和体验,以及更高的生活水准,消费升级将支持整个行业继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