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莫以城市化为敌
撰文/童大焕
背景介绍
贵州留守儿童或冬夜里死于垃圾箱,或春天死于自杀的消息,经媒体披露总是能轰动全国。舆论压力下,贵州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努力为留守儿童父母返乡就业创造条件,全力控制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增量。意见提出,到2017年,力争引导20万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家庭劳动力返乡创业就业,要求每县每年减少留守儿童人数不低于10%。
安排留守儿童父母返乡就业与城市化潮流背道而驰
试图通过安排留守儿童父母返乡就业创业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措施,在战略大方向上其实出现了根本性错误,刻舟求剑南辕北辙,与市场规律下自发自主的城市化潮流背道而驰,注定会失败,甚至给留守儿童的下一代留下更大的隐患和悲剧。
回不去的故乡 进不了的城市
前几天,在理发店偶遇一位十多年前就认识,在北京搞装修的工人,和他聊天,问他在哪里买房?有没有回老家盖房?孩子在哪里读书,等等。他说他们很早就在老家盖了房,但老家的房子没人住,也不值钱。后来他们又在河北大厂买房,只为孩子上学,还是没人住。因为工作在北京,所以还得在北京租房。
这就是当代进城农民工的缩影:回不去的故乡,进不了的城市。
人口流动应顺应城市化发展方向
这样的背景下,人口的自然流动应紧紧顺应城市化方向,但我们的城市政策却一直朝着逆城市化甚至反城市化方向在努力,不论是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还是就地城镇化,以及小城镇和乡镇企业建设,本质上都在逆城市化潮流而动。这才导致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现象的原因所在。6千多万留守儿童和3千多万流动儿童正在成为中国城市化过程中一块迎风招展的巨大伤疤。
留守儿童问题之所以愈演愈烈,不是因为这个问题解决起来有多难,而是我们的解决方向出现了根本错误。今天的贵州,虽然有其苦衷,但也还在犯着同样的错误。
正确的解决办法,不是想方设法让贵州人民留在贵州,而是想办法让贵州人、贵州儿童更好地顺应城市化方向,走出去,并且留在他们打工的地方安居、乐业。
可从两个方向努力
一是实现政府间谈判与沟通,更好地解决贵州人在人口流动地城市的安居尤其是孩子上学及高考问题;
二是从城市观念和财富观念上引导流出省外的贵州人,把辛苦打工挣来的钱用到更有价值的地方,不要轻言回乡,而是要落地生根。
如何真正关爱留守儿童?
城市化的潮流浩浩荡荡,到今天为止,全国只有七八个较大规模的人口净流入省份,依次是:广东、浙江、上海、北京、江苏、福建、天津。
当下的一代进城打工者还可以犹豫是否要回到故乡,但是,他们正在上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的下一代,将别无选择,逃离一天比一天更加山青水秀,但相对产值却一天比一天衰落的故乡。不管是从政策上还是从观念上,如果你真正关爱留守儿童,请以城市化的方向为方向,而不要逆流成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