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钟柳红创新五句板唱出红火市场
钟柳红和女儿钟美莲在排练五句板节目。(曾秋玲 摄)
●本报记者 曾秋玲
五句板,旧称“乞食歌”。兴宁刁坊艺人钟柳红,却不但靠唱五句板成就了山歌事业、获评“梅州市山歌大师”“广东省五句板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还靠它发家致富。在传统曲艺式微的情况下,他组建企业,改编传统五句板传本,丰富五句板演唱形式,每年应邀到兴宁、五华、韶关、东莞、深圳、广州等地商演200多场次。
今年53岁的钟柳红从十二三岁开始就跟着生产大队的广播学唱客家山歌,15岁入选大队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20岁时,他第一次听到民间艺人说唱五句板传本,如痴如醉,从此只要知道哪里有五句板演出,再远他都赶去听,并开始学唱五句板。他找了七八个老艺人,但没一个愿意教他。最后他找到罗满,打听到罗满喜欢喝点小酒,便买了酒菜、带上妻子一起上门拜访。他叫妻子煮饭菜,自己则和罗满聊天,“聊着聊着自然就聊到五句板”。如是五六次,花费了他当时约1年的收入,就这样算是结业了。
寻师难,练唱亦不易。钟柳红白天要做泥水活、木匠活等养家糊口,只有晚上在家练唱,结果干扰到邻居,被骂作“狂鬼”,只好躲到坟场和村里小河水声最响处练唱。练了半年,究竟唱得怎么样,他心里没底。有位邻居有三用机,且他家正在搞建设,钟柳红和妻子就替这位邻居免费挑了24个工日的土方,换得1个月的三用机使用权。他录、放自己唱的五句板,又播放老艺人的磁带,对比、揣摩、改进。接着,他在本村及亲朋熟人所在村子免费演出1个月,试水市场。
1983年,钟柳红正式开始了辗转各村说唱五句板传本的职业生涯。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群众文化生活还比较贫乏,以叙事见长、具劝世教化作用的五句板说唱在梅州(尤其是兴宁、五华)十分风行。钟柳红如鱼得水,技艺日进,创造了单日唱4场、单月唱48场、单月收入2万元的业绩。
大约从1995年开始,五句板逐渐淡出多数人的文化生活。钟柳红却一直坚持了下来,并于1997年创建了红星艺术团,承接商业演出。他对传统长篇五句板说唱传本进行梳理,对其中还符合现实需求的约10个老传本进行改编,精简提升;同时,创作了新的中篇五句板说唱传本近10篇和小戏、小品一批。他还将五句板以往由一人或坐或站纯粹说唱的形式,改为独唱、对唱、小组唱、表演唱,甚至载歌载舞等多种形式。目前,红星艺术团有演职人员20多人,每年应邀参加拜寿、民俗节庆、奖教奖学金颁发仪式等助兴演出200多场次。不管是大场、小分队还是小组演出,节目均以五句板为最大特色和亮点。
钟柳红说:“五句板听众从当初的男女老少缩减为现在的中老年人。但我们的演出邀约却越来越多、收入也越来越高。”为什么?他分析,现在的老百姓见惯了文艺演出中的明星和那些流行元素,而一些本土的传统文艺只要与时俱进地发展,则更会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