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坑发现弓弩 破解了历史谜团

21.03.2015  00:43

  在以前的考古发掘中,弓弩常有所发现,但对其结构的认识并不清楚,有人认为“”是弩的辅助杆,有人认为是韬的撑木,但解释的都不确切。考古人员近期在兵马俑一号坑的第三次发掘中,首次发现了一个最完整的弓弩,尤其是“”的发现更为重要,这以前只在史书上有过记载,但从来没有见过实物。

  以前,普通人只能从电影《英雄》中领教秦弩的威力。秦兵列阵齐射,一时间,黑云压城城欲摧,电影中的赵国城池仿佛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但电影终究是电影,真实的秦代弓弩是啥样子,恐怕就未必有人知道了。但在3月19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官网带来了一个好消息:“秦兵马俑坑首次发现最完整弓弩!

  这次发现的檠木上有三个小孔,通过这三个小孔用绳将檠与弓缚绑在一起,再用一个短的撑木支撑,形成一个三角形,将弓固定,使弓在松弛的状态下保持不变形,故《说文》檠,榜也……弛弓防损伤,以竹若木辅于里绳约之。

  考古人员说,朱熹《集传》记载:“以竹为闭,而以绳约之以驰弓之里,檠弓体使正也。”系檠曰绁。《淮南子·脩务》中说,“需弓待檠而后能调”,第一次明确了檠木的使用方法,和弓弩的保存方法。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昨日表示,自2009年开始的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近日有重大考古收获,首次发现一件保存最完整的弓弩,尤其是弓弩上“”的发现更为重要,此前见诸于史书,并未见过实物,更是破解了历史谜团。

  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考古领队申茂盛告诉记者,此次发现的弓弩是前几天刚清理出来的,位于一件陶俑的身上,应该是供该陶俑使用。他说,秦兵马俑坑已发现上百件弓弩,但这件保存最为完好,弓弦、弓背、弩机等均轮廓鲜明、保存较好。

  其中,弓背弯曲长度145厘米,弓弦长度130厘米左右,弓弦的直径0.8厘米,表面光滑圆润,非编织物。据推测,弓弦的材质可能是动物的筋。其中弩机是青铜所做,目前还埋在土里未清理完。

  除发现最为完整的弓弩外,申茂盛说价值最大的就是首次明确了弓弩上的“”的作用,“”以前只在史书上记载过,从来没有明确过其实物到底是啥。

  申茂盛告诉记者,他们在每根檠木上都发现了三个等距离小孔,直径在0.6厘米,小孔应该是用来穿绳子的,这样檠的作用谜团也就解开了。申茂盛说,打仗时弓弩是张开的,而在平时不用时,如果保护不好,弓弩则容易变形,会影响威力,而檠则起到保护弓弩的作用。不使用弓弩时,通过这三个小孔用绳将檠与弓绑缚在一起,再用一个短的撑木支撑,形成三角形,将弓固定,使弓在松弛的状态下不变形。

  在打仗时,则把檠取下来。类似于现代人对皮鞋的保护,不用时在鞋子里放入鞋模,保持鞋子不变形。也就是说,秦代武士作战时,需要将弓弩上的“”取下来;平时则用“”将弓固定,防止变形。运输时,也用檠固定,方便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