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琪:上半年中国GDP增长7% 具有未来可持续性
新华网北京8月3日电(记者赵超)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7%,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东琪3日表示,7%既有科学的内涵支撑,又具有未来可持续性。
陈东琪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指出,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大,改革开放、创新创业、转型升级和宏观政策不断带来新活力,增加新动力,释放新能量,拓展新空间,促进新增长。
今年一、二季度中国GDP增速都是7%,以“缓中趋稳”的方式初步遏制住了经济持续下行态势。
陈东琪认为,在发达国家宏观政策和经济增长明显分化,新兴经济体几乎同步减速,国内外经济共同转型,世界市场需求低迷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实现7%的增长确实来之不易。
“这个来之不易的增速,从国内、国际两个纬度看,都属于中高速增长。”陈东琪说。
从国内看,7%的增速虽然与前36年年均10%的“高速”相比下降了3个百分点,但在超过650000亿元规模的基础上增长7%至少不能算是低速。
从国际看,7%增速虽然略逊于印度的增速,但是远超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增速。如果按7%测算,今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是最高的,其对世界的“中高”意义和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陈东琪说,今年上半年按季度统计的GDP增长是一条直线,但按月度统计的主要经济指标大部分表现为温和的“V”型曲线,显示主要经济活动自四五月以来开始回稳向好。
从供给看,占GDP比重近90%的工业和服务业止跌回稳,必然推动总体经济止跌回稳,经济在二季度回稳而不是继续下行是有产业支撑的。
从需求看,上半年实际消费增长10.4%,投资和出口也在二季度出现了回稳迹象。
从区域看,占全国GDP比重大、转型早的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上半年经济增长快于全国水平,GDP排名前五位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的经济增速二季度快于一季度。
同时,中国经济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更高的质量。
首先是结构更优,档次更高。“生产和消费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推动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转变加快,进而推动生产、产业结构以及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加快。”陈东琪说。
其次是效益更好,民生更实。从数据看,一是增加了就业,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1.8%;二是增加了收入,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7.6%,比经济增速高0.6个百分点;三是增加了消费,是一种扩大消费的惠民型增长。
陈东琪认为,上半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释放出改革开放红利,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和投资者的积极性,增添了市场活力,为实现7%左右的增长目标提供了持续性源泉。
陈东琪还指出,新市场主体大多从事金融、健康、信息、旅游等服务业,市场创新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都很强,这为宏观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巨大的微观动力。
“只要我们创新调控方式,完善调控手段,就有信心有能力为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的经济在稳增长上再鼓一把劲,在促改革调结构上再加一把力,巩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势头。”陈东琪说。(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