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场毗邻生活区 住户常年闻臭味不堪其扰

04.08.2014  11:46

  ●本报记者  罗诚浩

  实 习 生  叶佳帆 通 讯 员  陈志国  杨展基

  “每到傍晚吃饭时分,经常闻到一阵恶臭,影响胃口。”日前,家住梅城江北富乐花园的韩伯向记者反映,位于雅景居旁的养猪场臭气熏人,严重影响周围住户的日常生活。

  养猪场毗邻生活区常年臭味扰民

  近日,记者跟随梅江区畜牧局、环保局和金山街道办工作人员来到现场看到,规模不大的养猪场处在居民生活区旁边,一墙之隔便是简易的平房,在此租房的老余告诉记者,每天就着臭味吃饭,听着猪叫声入眠,平时想约朋友来家里都不方便。记者发现,猪场边有条小溪流过,正门外20米便是移民小区和雅景居(如右图,罗诚浩摄)。附近的住户张先生说:“夏天温度高,打扫猪圈时的味道十分难闻,特别是傍晚煮潲水时,令人恶心的臭味在小区深处都能闻到。”

  现行法律难制约小规模养殖户

  在工作人员带领下,记者走进养猪场,场内设施简陋,沼气池被一堆烂木头覆盖,污水通过沟渠排向管道。养猪户老蔡介绍,目前有近百头猪,夏天气温较高,会定时冲洗猪圈三四遍,臭味在所难免。

  梅江区环保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一带是准养区,养殖场的存在已有十年时间,可能沼气池长久未清理,堵塞导致排泄物的处理效果不理想。金山办畜牧站负责人陆继生表示,按照国家最新的相关规定,年出栏500头以上成规模的养猪场纳入监管,对于准养区非规模化养殖场点并无明确规定。此外,我市的地方性规定对中小型养殖场制定的管理意见主要在禁养区,对非禁养区的小型养殖场和散养户则没有强制性制约。因此,目前畜牧部门对准养区非规模化养殖场点只能督促其限期整改,设置沼气池,协调环保、卫生防疫等部门对养猪户进行教育,要求做好卫生清扫工作,减少对周边住户的影响。

  建议适时扩大城区禁养区

  近年来,城郊畜牧养殖影响人居环境的问题日益明显,梅江区畜牧、环保等部门建议适时扩大城区的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并科学制订畜禽养殖规划,同时,出台规范小型养殖场和散养户的管理办法,为解决城乡结合部非规模化养殖场提供依据。

  据了解,目前梅城禁养区是2002年划定的,规定梅州城市建成区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基本覆盖的区域,具体范围为东起饶公桥经周溪河、盘龙岌、梅隆小铁路、东山货场、看守所、梅江东岸至七孔闸止;南起七孔闸经中环路、梅塘东路、梅州大桥、梅江河、梅县望江宾馆、政南路至铁锁路止;西起铁锁路、205国道、程江河、锭子桥、环市西路至梅正路止;北起梅正路经环市北路、月梅花园、四脚茶亭加油站、嘉应学院北围墙至饶公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