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出台政策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 部分医疗机构转型提供医养融合服务

22.12.2015  11:30
原标题:江门出台政策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峻,加强养老服务业建设,为老年人营造舒适的养老环境越来越重要。 甘雁娜 摄

  日前,江门市政府十四届87次常务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江门市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的制订致力于进一步建立健全“适度普惠型”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方案》明确了江门市发展养老服务业坚持政府与市场结合这一总体思路,坚持保障基本和完善市场机制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功能和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构建政府保障基本、社会增加供给、市场满足需求的多元化养老服务发展新格局。“养医结合”模式作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到2020年,实现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覆盖城乡所有老人。

   加强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

  据江门市民政局统计,截至2014年底,江门市60岁以上的老人有67.3万,80岁以上老人将近10万,全市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超过1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结合近年来老龄化程度较高这一实际,江门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截至今年11月,全市共设立登记养老机构96家,其中民办养老机构19家(营利性6家,非营利性13家),累计设有各类养老床位21401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1.8张,超过省民政厅提出的每千名老人24张和江门市政府工作任务规定的每千名老人30张。城乡老年服务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累计建有城乡老年服务设施3434个,城市社区实现全覆盖,农村覆盖99%的行政村。

  然而,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如何适应“十三五”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变化和满足社会各阶层的不同需求?《方案》明确了走政府和市场结合的路子,并提出了保障养老设施建设用地,加快推进养老机构建设,规范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推进医养融合模式,强化养老行业人才保障等五大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点任务。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江门市政府十四届87次常务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指出,要加强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方案》对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也有明确的提法,例如,在保障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方面,支持和鼓励与养老服务业行业相关的国有企业带动各类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在加快推进养老机构建设方面,提出制定社会资本运营公有产权养老服务设施管理办法,通过委托管理、合作经营等公办民营、公建民营模式,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鼓励国有资产以PPP模式合作兴建养老机构;支持民间资本对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改造,用于养老服务;鼓励港、澳、台、华侨和外国资本在江门设立养老机构。

   推进养医结合,符合条件将给予医保定点资质

  为推进养医结合,方便老年人接受治疗,近两年来江门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或医疗机构支持和发展养老服务。现已形成医疗机构内开设老年病科、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养老机构与辖区医疗机构合作、医疗机构托管养老机构、推行家庭医生等多种服务模式,据江门市卫生计生部门统计,目前全市共有34个医疗机构设置涉养老服务床位3480张,批准在养老机构内设护理院3所共403张床位;另一方面,配备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有32家。

  根据养医结合现状,江门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推进养医结合模式最大的困难是养老服务与医疗资源衔接问题,例如,目前蓬江区老年公寓、新会区康怡颐养院已经市卫生计生局批准成立了护理院医疗机构,但未能取得医保定点资质,从而使老人无法在养老机构看病康复,舍近求远到医院看病。

  根据《方案》,将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支持养老机构设置对内服务的医务室,鼓励具有一定规模的养老机构设医疗机构,鼓励其他社会资本设置独立的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等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鼓励医院为养老机构收养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和远程医疗会诊;等等。

   关注热点提案答复

  医养结合如何推进?市卫计局表示——

  将引导部分医疗机构转型提供医养融合服务

  老年人的身体特点决定了“养老”与“医疗卫生”密不可分。如何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结合,做到用有限资源满足最大需求,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江门市政协委员李澜在今年初的政协十二届第四次会议期间就提出了《关于推进我市医养结合工作的建议》,建议制定医养结合的总体规划,明确不同模式的服务对象、各自发展目标、合理布局和发展重点。对此,江门市卫计局做出回复表示,将着力完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机制,积极推动医养结合,建立联动机制,协调破解医养融合发展难题。

   建议 制定医养结合的总体规划

  “养老与医疗结合是未来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李澜在提案中分别分析了三种医养结合模式的优势和发展制约因素。他认为,养老机构引入医疗服务模式,一方面可以为机构内老人提供及时的医疗服务,提高养老服务水平,推动江门市养老机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缓解医疗机构的病床压力,同时发挥闲置医疗资源的积极作用。但是目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养老机构引入医疗服务投入成本增大,提供的医疗服务也不够专业,需要政府投入给予适当扶持。

  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科(区)模式,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医疗机构硬件水平优良、医护人员素质较高的优点,更好的满足老人就医的需求。另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闲置的医疗资源,尤其是解决部分专科医院和基层卫生院病源不足的问题,但存在政策指引不明确,配套制度不完善,医保基金运行压力较重,监管力度有待加强的问题。

  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模式,既可以解决行动不便老人的医疗难题,又可以缓解医疗机构的病床压力,同时可以充分发挥社区医疗机构的积极作用,促进社区医疗机构的发展,但是目前老人对居家养老医疗服务需求远大于供给,缺乏提供医疗服务的专业人员,老人对社区医疗服务信任度不高。

  因此,李澜在提案中建议,借鉴青岛等城市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对养老机构引入医疗服务、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科(区)、实施居家养老医疗服务三种模式统筹推进,结合“9064”(即90%的老人居家养老,6%由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和托老服务,4%入住养老机构)养老服务发展格局,制定医养结合的总体规划,明确不同模式的服务对象、各自发展目标、合理布局和发展重点。进而做到重点推进家庭医生为主的居家养老医疗服务,鼓励扶持养老机构引入医疗服务,规范管理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科(区),设计合理的医保支持政策,进一步加大医养结合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

   答复 支持和鼓励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

  “按照‘9064’的养老服务发展格局,无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还是入住养老机构都离不开医疗卫生服务。”江门市卫计局回复表示,一方面,将积极转变服务理念,推进家庭病床服务、家庭医生式服务,努力满足居家养老就地就近就医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将,支持和鼓励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年老病区(科)管理,主动协助指导涉养老医疗机构的设立,积极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引进先进的服务理念、设备和管理方式。

  “我们大力支持养老机构设置内设医疗机构,积极推动上规模的大型养老机构设置护理院,鼓励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与就近的养老机构合作、合建,鼓励大型医疗机构与就近养老机构结对帮扶,提供对口支援、技术指导和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从业人员进修,提升内设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水平。”市卫计局方面介绍说,截至2015年6月底,全市94家养老机构中,已配有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30家,占比31.91%。

  在医疗机构方面,截至2015年5月31日,江门全市共有34个医疗机构设置老年病人服务床位3480张。其中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中较少设置老年病区(科),2015年5月市五邑中医院护老养生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增加了老年病床300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市老年病床紧张的局面。江门市卫计局方面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配合医疗保险政策的调整,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老年病区(科)的管理,适当引导部分基层医疗机构转型提供医养融合服务。

  据悉,目前正在施工建设的银葵医院总投资达40亿元,核定床位1500张,也规划设立老年病科、老年康复中心、老年公寓等,计划2018年部分专科投入使用。去年批准设置的开平南华医院核定床位300张,建成后也将设置老年人疗养中心,提供养老服务,届时江门市老年病床紧张的局面将得到有效缓解。 (甘雁娜 伍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