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养老面临难题 智能养老社区“试水”:家门口的“智能养老院”

14.07.2014  14:18

  在广东,广州等发达地区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经济欠发达地区养老床位空置率却达一半以上。面对一个日益庞大的群体,如何实现“老有所养”?

        去年8月,全国智能化养老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后,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开始在社区试水“智能养老”,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智能化养老服务平台的兴起。记者在广州、深圳等试点调查发现,区别于传统养老方式,这种借力高科技的服务平台可以让老人在无人看顾的情况下坐享安全放心的养老服务。也许,这种国际上已经流行的养老模式,能为解决养老难题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方向。

        南方日报记者  谢苗枫

        实习生  祝星月

        摄影  南方日报记者  肖雄

        传统养老的瓶颈

        据了解,目前广东欠发达地区绝大部分敬老院一半以上床位长期空置,功能作用得不到发挥,除了受传统养老观念及个别老年人生活习惯影响外,主要原因还是乡镇财政薄弱,长期投入少,缺乏集中供养老年人的积极性;养老机构生活设施不配套,管理服务不到位,老年人不愿意入住。

        住在广州番禺奥林匹克花园的林伯今年82岁,两年前突发脑中风。林伯的大女儿林女士今年也已经65岁,她说,父亲差不多一年都没有出去小区散过步。在朋友的劝说下,最初不舍得把父亲送去老人院的林女士还是决定把父亲送到专业的养老机构。

        林女士考察了七八间民办养老机构,才找了一间相对比较便宜的。

        林女士介绍,父亲入住养老院一年多来,她感觉“专业养老”物有所值。“在家只能喝糊糊,在养老院能吃上绵软可口的饭菜;在外边做一次康复理疗,一小时就要100元,在这里基本天天能做上”,更欣喜的是,经过理疗按摩,原本只能躺着的父亲可以坐起来了。但毕竟每个月6000元费用对林女士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续住下去,还得交“生活设施费”,因此她同时也帮父亲在广州市海珠区社会福利院“排队”。

        据介绍,海珠区社会福利院共有床位205个,每人每月伙食费为600元,连上床位、护理等费用,每人每月大约1200-1700元。

        “入住老人一直满员,目前还有300多人在轮候。”院长何婉君说,由于床位有限,该院目前也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日托服务等,希望尽可能帮助有需要的老人颐养晚年。

        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民办的却价格高企,这样的“养老难”横在了许多经济发达地区家庭的面前。

        以广州市为例,截至去年底,广州60岁以上老人133万,占户籍人口总数15.98%,老龄化形势非常严峻。为此,政府已经制定相关补充规划以保障2020年前每年提供10000张床位建设用地,使2015年养老床位达到5.6万张,2020年超过7.2万张。一位业内人士介绍,现在提出2015年要达到5.6万张,而今才3.9万张,缺口还是很大。

        中山大学社会学系一位学者指出,我国老年人口规模较大,人口老龄化增速也较快,在部分地区还伴有“未富先老”等现象,因此,老龄人口的医疗保障、养老服务等都为“老有所养”带来严峻的考验。其中,养老服务市场供给缺口大,专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设施严重不足,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不全,远远未能满足老龄人口的需要。“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子女远离家乡和父母,不管是‘空巢老人’还是亟需政府投入的‘养老院养老’,传统养老模式正遭遇瓶颈。

        老人的渴望:在家门口养老

        据悉,目前广东在推广“智慧居家养老”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尤其是广州、深圳、中山等地市已经着手在社区“试水”。比如在广州市,目前主要是透过政府购买服务和推广宣传两个方式,把这样的新科技引入社区。据悉,“智慧居家养老”下一步将适时推广至广州其他行政区域或社区、日间托老中心等,通过智能化系统平台实现“没有围墙的养老服务”。

        不仅传统养老遭遇瓶颈,包括林伯在内的不少受访老人仍然希望“在家门口养老”。

        “但不得不承认,接回家养老的生活质量会差一点。”林女士说,他们最希望的是在家或者在家门口的社区养老,“希望国家能补贴一些,从而提高养老的质量,减轻家属的负担”。

        68岁的王惠珍住在番禺奥林匹克花园。今年2月被番禺奥林匹克花园居委会选上,成为“家庭健康包”的广州市第一批试点用户之一。

        据了解,“家庭健康包”是广东为民电子科技公司在广州市推广“智慧居家养老”的一个试点项目。“健康包”里包括了血压仪、血糖仪、血氧仪以及睡眠检测仪等设备。

        “一开始也不懂使用这个仪器”,王大妈说公司上门安装后,工作人员耐心地教她每一个使用步骤:打开电视机、连接蓝牙传输设备、开启血压测试仪、带上臂套、将臂套放置与心脏同高,最后血压仪测量到的数据就会反映在电视上。“从电视上看到自己的血压数据,一目了然,才放心继续用下去”。

        “健康包”启用后,王大妈每隔两天就会给老伴量一次血压,每次量完后,就会和以前的数据作比较,如果波动较大,就会带上老伴去番禺区中医院看医生。

        “医生在电脑里一调档案就能看到我老伴的血压变化,很有效率。”王大妈说,以前无论是自己或者陪老伴去医院看病,医生多以一次的血压测量结果为参照标准,这种“在家里上传数据——在医生电脑里下载数据”的查看多次血压测量数据的方式,可以让医生更多了解自己的病情。

        “利用广泛覆盖的广播电视网络以及家庭电视机顶盒(带蓝牙通信功能),居家老人可每天监测自己的健康状态,实时上传到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将结果上传更新至健康档案,并同时下传到用户家庭电视机,老人可自行了解健康状况。”为民科技副总经理林庆彬说。

        “因此我们希望从科技入手,提高居家养老的质量。”林庆彬介绍,所谓“智慧居家养老”就是“医养一体化”的新居家养老模式。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老人的健康数据进行收集,实现数据与民政机构、社区服务机构、医疗服务机构的有效对接,并基于社区网格化管理,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解决健康问题以及日常生活的困难,使社区居家老人获得便捷、专业的照料。

        番禺奥林匹克花园就是其中一个试点:由居委会在65岁以上长者家庭中优先选择独居、残疾、低保以及有突出贡献的家庭,由政府购买每个价值1000多元的“家庭健康包”配发到这些家庭进行体验,并由“居委会+医疗机构+企业”进行三方定期评估,总结试验效果。

        据介绍,在番禺奥林匹克花园共有试点用户200多户,覆盖近300名65岁以上长者,主要集中在60—70岁之间,最大的有92岁高龄,使用时间接近半年。“目前试点效果良好,接下来还会推出测试腕表等更有针对化的产品,让远在千里之外的子女也能透过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了解居家老人的健康检测、分析和评估,及时对疾病进行早期干预和管理。

        社区养老只是起步阶段

        我国养老目前主要有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以及居家养老三种基本方式,随着机构养老的成本居高、床位紧张等问题凸显,近年来,各地都在不断加大对社区居家养老的投入力度,比如广州市从2012年开始每年建设40个日间托老中心等,但由于社区居家养老在不少地方还没有纳入财政预算支持范围,因此社区居家养老的投入仍然不足。以广东佛山南海区为例,虽然近年来加大了投入,但居家养老每年仅300万元的经费,社区养老只有4个示范点,仍处于起步阶段。

        “但如果采取智能化技术设备,不仅能避免场地、审批门槛等问题,还能提高养老服务效率,极大改善养老服务质量。”去年8月,全国智能化养老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中科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姚建铨表示,智能化养老是一多功能学科,现代化的养老就应推广数字化的智能养老服务。

        事实上,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市已经在科技创新辐射养老服务上有了新的尝试。虚拟平台、实体服务,智能化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在包括上海、长沙、广州在内的多个城市已经开始在社区试水“智能养老”。

        “将医疗与家庭、社会联系起来,建起一个服务的桥梁,老人不用离开原来的生活环境,就可享受养老服务,这就是我们的初衷”,林庆彬说,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种新兴的养老模式也运营得不是十分顺利。

        他举例说,比如,很多医院并不认可这种在家检测出来的健康数据。“我们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完成‘说服’工作,目前已经和番禺区内的所有社区医院和三甲医院对接,也和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等有合作”,但最希望的是在制度层面能统一起来,让越来越多的医院认可这样的检测数据。

        此外,许多老人由于对智能养老这样的新鲜事物了解不足,因此大多持谨慎观望态度。记者走访发现,许多居民对于身边已经试点的智能居家养老这个新事物知之甚少,有的甚至担心是“一个骗局”。

        “养老矛盾日渐突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才是最适合老年人养老的一种方式。因此,智能化居家养老值得探索。”广州养老服务产业协会有关负责人也坦言,目前进军智能化养老服务平台的企业很多,鱼龙混杂,政府只是在小范围试点,没有大范围推广,是可以理解的。

        不少业内人士同时指出,包括智能化居家养老信息平台建设在内的居家养老模式,正处于起步期,面临资源整合程度不够,资金、服务人员短缺等问题。“一个完善的居家养老体系需包括医疗、护理、心理等多种服务功能,要整合不同部门的具体服务,才能发挥智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优势。”林庆彬说。

        姚建铨建议,政府应从顶层设计上给予扶持政策,同时综合的技术、产品、服务都应配套跟上,突出智能管理服务,全面提升中国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据了解,广东省正在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业,采取多种举措解决养老难题。其中,广州今年将新建40个日间托老机构、5个省级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400个农村老年人活动站点,进一步完善包括智能化居家养老在内的养老服务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