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两三年内场景化课程将在全市幼儿园全面推广
大洋网讯 “妈妈,为什么我的粑粑有时候是条状的,有时候是片状的?”面对这样一个“有味道”的问题,你会怎么回答?广州有幼儿园老师把“粑粑的秘密”变成了探究式的场景化课堂,让孩子们“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学习。今年,广州启动了“文溪雅荷”幼儿园实验课程研发工作,场景化课程是其中的一大亮点。场景化教学将让幼儿园真正告别“小学化”,孩子们能以适合他们的方式学到知识。记者了解到,未来两三年内,场景化课程将在全市幼儿园全面推广。
场景化教学:把荔湾风情“搬进”幼儿园
场景化教学是指在一定场地、设备、材料等支持下创设综合性学习环境,潜移默化地实施教育的一种方法。场景按不同空间可分为幼儿园场景、家庭场景、社区场景、场馆场景、虚拟现实场景等。日前,广州市“文溪雅荷杯”幼儿园场景化课程设计竞赛决赛在广东省育才幼儿园一院、广州市第一幼儿园举行。广州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老师陈恩思在介绍该园的场景化教学经验时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有孩子提出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现象:“为什么有的粑粑是条状的,有的是片状的?”老师们适时提供了相关的场景和材料,通过制作观察记录表让孩子填写,引导亲子共读绘本、检索百科以及组织幼儿进行角色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从多个角度了解粪便的来源、粪便所反映的身体状况、动物的粪便及其他垃圾的处理等问题。
地处西关的广州市第一商业职工幼儿园则开展了西关本土文化混龄角色游戏的探索,立足于幼儿的兴趣点和生活基础,还在幼儿园里打造了“荔湾风情一条街”,归纳整合出“美食佳肴”“‘医’着打扮”“‘唱’游出行”三方面作为西关本土文化混龄角色游戏开展的内容。其中,“美食佳肴”选取了幼儿身边常见的、承载西关历史内容作为角色游戏的主题内容,如荔湾艇仔粥、甜品等。“医”着打扮则主打煲养生汤、喝凉茶,开设琳琅照相馆、大同理发店和荔湾手工艺点。“唱”游出行开设了平安大戏院、童声铜器等。通过游戏参与,让幼儿对自己和家人成长的这片土地有更深刻直观的认识。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学前教育科科长、实验园园长张琼介绍,未来两三年内,场景化课程将在全市幼儿园推广。
场景化学习:培养儿童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有许多家长担心,孩子在幼儿园里成天玩,不学习,会输在起跑线上。场景化教学很好地解决了家长焦虑与学前教育特点之间的矛盾:孩子要学,但是在不同场景中以体验、探究的方式学习。场景化教学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回归生活、体现生活;二是在场景中凸显本土文化内涵。广州市教研院在对全市11个辖区共1626所幼儿园课程质量调研的基础上,围绕本土文化传承和课程场景化,于今年启动了“文溪雅荷”广州市幼儿园实验课程的研发工作。“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主张教育与社会生活需要和社会生活实践密切结合,促进社会和人民生活‘向前向上’发展。场景化教学的探索,就是对陶行知先生这一教育理念的实践。”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院长方晓波介绍,场景化教学即以“回归生活”的理念为指导,以让孩子掌握与生活、文化相关的学习方式为目标。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学前教育科科长张琼表示,场景化教学的内涵更丰富,在不同场景中可以容纳更宽泛的学习价值,可以更好调动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表达能力等。
将本土文化融于场景化课程
据悉,“文溪雅荷”幼儿园实验课程的第二阶段将在幼儿园场景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基于广州社区、场馆(如西关、广府庙会、粤剧博物馆、广州地铁等)的场景化课程。方晓波说:“同样是做手工,在场景化教学里做手工,和没有场景做手工是不一样的。如果做手工时加上粤绣、西关窗花的场景,那效果就好了。回归生活、依托文化是学前教育的根本。孩子本身要回归生活,单纯地由老师跟孩子讲,和让孩子自己在场景里感受,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基于广州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广州孩子身边的场景学习资源,除了幼儿园已有的以外,还有坐落在他们周边的社区、场馆、设施等,比如西关永庆坊、广东省博物馆、北京路等。据介绍,“文溪雅荷”幼儿园实验课程的第二阶段将进一步开发基于广州社区、场馆(如西关、广府庙会、粤剧博物馆、广州地铁等)的场景化课程。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刘晓星 通讯员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