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校首次向外媒开放 学员被问军队反腐
一名外国女记者在采访坦克兵
法制晚报讯 一年一度的“中外媒体记者走进军营”活动今年选择了装甲兵工程学院,为外界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青年军人的窗口。
从古至今,年轻一代与国家发展紧密相关。古有清代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所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今有毛主席对青年寄语,“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在开放日现场,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接受法晚记者采访时说,参访学院有助于记者了解军事院校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情况:“这些学员大部分是90后青年,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军队的未来。”
在今天的开放日活动中,记者与学员近距离接触,感受到一些新的变化,专业性更强、思维活跃、更自信开放。对于这些学员,耿雁生说,“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拥有更加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充满自信。”
谈人才:培养能打胜仗的人才
今天上午,61家媒体的112名记者进入位于北京丰台的装甲兵工程学院,这是中国的军事院校首次对中外媒体开放。
自从2008年以来,国务院新闻办、国防部、总政治部等单位在八一前夕会组织中外媒体赴解放军基层部队集体参观采访,从侧面了解中国军队特别是师、旅、团级部队的发展建设。这是中国军队开放透明的一项重要举措。
装甲兵工程学院是一所有60余年历史的军校, 其前身是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装甲兵工程系。学院主要为全军培养装甲兵排长、坦克排长、陆军步兵排长和具有军事指挥员素质的各类工程技术军官,被誉为解放军装甲机械化部队军官成长的“摇篮”。
每年开放日中,最吸引眼球的是动态演练。此项活动中本科三年级学员分别驾驶坦克和装甲车通过土岭、S形限制路、双直角限制路、崖壁以及特种驾驶。
同时,学院院长徐航少将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了中外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
发布会上的第一个提问机会给了来自韩国的记者,她结合刚刚进行的全民族抗战爆发纪念日纪念活动,询问关于学院是否会就侵略历史、抗日精神对学员进行教育。徐航回答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他说会教育学员记住历史、不忘神圣使命。
在针对本报“中国军队已经很多年没有打过仗了,如何保证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实战要求”的提问,徐航回答:未来战争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并且根据需求优化教学内容,核心目的是培养能打仗打胜仗的人才。
谈职业: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
廖国峰是装甲兵工程学院的一名大三学员,来自湖南醴陵,所学专业是指挥信息系统工程。
在回答提问时,廖国峰面带微笑,整个人都很放松。而穿军旅迷彩服的他,刚刚结束一组400米障碍跑。
这与平时军人留在记者心目中的印象不同。在很多军事新闻的画面中,军人对着镜头说话都很认真,语调很高,显得严肃、刻板。但今天上午略微不同,有的学员显得有些拘谨,大多数都很自信,也很活跃。
廖国峰的身上,聚集了近些年中国军队改革的很多要素。他是征兵政策调整后最早的一批大学生士兵。2008年冬季征兵中,兵员征集对象主体调整为各级各类院校应届毕业生,这项政策被认为,随着高科技武器装备在军队中大量应用,中国军队高素质人才短缺。
2009年冬季,已经就读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大三的廖国峰参军入伍成为一名普通士兵。
廖国峰对此解释为“喜欢与理想”。他很喜欢军人这个身份,刚好有这个政策,他就报名了,各项条件也都合格。入伍初始,廖国峰到山西忻州某部队成为一名大学生士兵。
对于从地方院校到部队士兵的身份转换,廖国峰认为虽然有挑战,但自己过渡得还不错,“辛苦、充实。”
其中的挑战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生活习惯。以前在地方上,睡得晚起得也晚。但部队生活不同,几点起床几点睡觉,从早到晚规定得都很精准。还有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廖国峰回忆。
另一方面的挑战则在于思维方式上的不同。“自我意识比较强,想法比较多,意见不一样。”廖国峰说,因为作为军人需要的是绝对服从命令,自己的个性就需要做出调整。
2011 年,入伍两年后的廖国峰考入装甲兵工程学院。这种自我意识和职业需要的冲突有时还会出现。“但我学会把握平衡,服从命令是军人的职业特性,这也是部队需要,我会严格执行。但无论部队发展还是个人发展,一个没有头脑的人干不了大事,一个人只有保持思想独立性,看问题才具有全面性,才能创造性解决问题。”
谈生活:谈恋爱主要靠煲电话粥
军事院校与地方大学的不同有很多,比如地方大学的班级代号在军事院校是“旅”、“营”;地方大学的校门敞开着自由进出,军校院校则封闭管理,每周按比例外出;地方大学的校园里男女朋友亲密画面不绝,但在军事院校是无法看到的,他们只能在校外见面。
军事院校的生活很规律。早上6点起床,晨练;上课;午餐午休;上课,然后是体能训练;19点准时收看新闻联播,然后上自习;22点50分熄灯睡觉。每天上、下课以及集体活动都是集体列队出行。平时,学员要参加五公里长跑、四百米障碍跑、器械训练等课程,学员按月发放津贴,在生活中,吃、穿、住都由军队保障,花销主要是自己需要购买的个人物品。
对于和地方大学的差别,廖国峰感受最直接,回答也很坦诚直率:“我羡慕他们的自由,我有同学长途骑行,我也很向往。”
不过作为军人,廖国峰觉得自己没办法进行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如果有更多的时间,他愿意去陪陪女朋友。
学校并不禁止学员在校期间谈恋爱,但因为纪律规定,如果双方距离近,1个月能见1-2次面,如果距离远,那么一学期只能见一次面。多数时候都只能靠“煲电话粥”联络感情,廖国峰说,经过批准之后,在校学员可以使用手机。
目前廖国峰没有女朋友。他觉得自己不能给对方提供陪伴,更不能为对方创造浪漫。
但这些都不妨碍廖国峰喜欢自己军人的身份。他说地方大学的同学也认为他有很多优点,“军人能给人一种安全感,独立,做事有主见,值得信赖,可以被依靠。”
除了确定人生目标、坚定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这些高大上的词汇之外,谈到军校的收获,廖国峰认为是对个性的改变。“以前我个性太强,处理问题很直接,与人会有矛盾冲突;但经过军校的打磨,处理问题时会坚持原则,也保持灵活性,更懂得讲究方式方法。”
谈打仗:我想象过上战场的情景
虽然军校实施封闭式管理,但学员并不是与世隔绝,除了阅读各大主流媒体报道之外,他们也通过互联网来了解社会。
廖国峰对法晚记者说,看到过网络上对军人的各种评价,他认为可以归纳为三种观点:一类是对军人看法比较正面,一类是负面看法,一类是两种观点并存。“两种观点并存的类别占主流。”
作为青年军人,谈及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的军队反腐事件,廖国峰想了想说,“我的个人观点是,不能说部队没有贪污腐败,各个行业都会有问题,世界各国都一样。即便在西方一些军事先进国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不好的事件。”
他强调,但你们要看到我们正在改进。中央所采取的一系列打击腐败的措施维护了军队的纯洁性,依旧是人民的好军队。
廖国峰希望外界更关注中国军队的优良传统,他说,中国军队对待人民永远是有求必应,在人民需要的时候从不会退缩。他举了汶川大地震中人民解放军抢险救灾的例子。
谈到当前解放军正在实践“能打仗,打胜仗”,廖国峰说,“我现在主要是学好基础理论课程,夯实基础。”2013年暑假他到基层部队暑期实习,也参与了部队的实战化训练。他认为自己现在还有很多欠缺,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
最后记者很好奇地问廖国峰如何看待战争。他很郑重地说,作为一名军人,必须要时刻准备打仗,他经常会想象上战场的情景,深刻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常常产生强烈的紧迫感,让自己加紧锻炼军事技能。这也是让自己在心理上做好打仗的准备。平时空闲时间,他会翻看很多世界著名战役。在城市战争中,坦克在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我特别关注车臣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坦克部队遭受重创,为什么会失败是我关注的重点。现在有一种声音在否定装甲兵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我分析战例,是为了分析装甲兵在未来战场的定位和作战方式。” 对于中国军队的发展,他充满信心地说,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