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识 | 军衔不仅仅代表级别,战时有关键作用!

19.08.2015  18:02

渊博知识么?想跟妹子high聊收获崇拜的眼神么?想明明可以靠脸吃饭,你却偏偏靠才华么?

每天看南方网独家“阅兵识”,让你的水吹得更有内涵!

2015年7月31日,中央军委在北京举行了晋升上将军衔警衔仪式。很多人对军衔一词并不陌生,甚至能靠肩章一眼认出军衔,但你们知道给上将授衔的军委主席习近平是什么军衔?一个少尉升到少将至少需要多少年?而标题里说的军衔在战时到底有什么关键作用吗?

一、习近平是什么军衔?

历任中央军委主席都是没有军衔的,包括毛泽东。本来建国后第一任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可以被授予“大元帅”军衔,但毛泽东没有受衔。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第三章第十条规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不授予军衔;军委副主席为上将。中央军事委员会一般由军人和非军人组成,本届习近平主席就属于非军人。

中国军队还有文职干部,文职干部不授军衔。为了与军官军衔对应,我军设置了文职干部的10个级别(特级、1-9级)。特级、一级、二级文职干部的军中级别均为正军级,相当于中将、少将,三级文职干部的军中级别为副军级,相当于少将、大校,以此类推。

二、少尉升到少将,一字之差,多少青春?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如果按部就班地升迁,从一个少尉升到少将至少需要多少年?南方君特别制作了一张军官升迁图:

少尉升中尉,大学专科以上毕业的为2年,其他为3年;中尉至上校晋升,每一级都是4年。因此,少尉晋升到大校至少需要22年。大校以上军衔晋级为选升。如果你足够牛逼,一年就升少将,从少尉到少将也至少需要23年。 

但战时军官军衔晋级的期限可以缩短,具体办法由中央军委根据战时情况规定。

扯了一堆,终于到了关键问题啦!

军衔到底有什么作用,正如本文标题所说,可不仅仅代表级别!

三、军衔在战时有什么关键作用?

1.保证军队秩序,提高战斗力

由于军衔有外在标志,军队官兵相见时能很快识别出对方的级别。作为一种明朗化的等级制度,有助于强化军队垂直管理。通常军人之间是以职务高低和隶属关系来决定上下级的。

我国军衔制经历了确立、撤销、再恢复的过程。1965年撤销军衔是因为不少将领认为军衔是教条主义、是苏修、是资产阶级建军原则。恢复军衔制的一大原因就是,没有军衔,分不出上下级,分不出军种、兵种、番号,容易造成指挥混乱,影响作战。

■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中国士兵

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兵回忆说,1979年作战时,几支部队走到一条狭窄的公路,战士挤作一团,互不相让。一名师长站出来维持纪律,结果士兵不听他的,因为都穿着一样的军装,没有军衔,士兵不认师长。如果在作战指挥上也出现这样的混乱,后果可想而知。

军衔作用之2:战场上迅速重组作战队伍

在战斗时,如果部队被打散,几个不同部队序列的官兵临时组合时,军衔的好处就来了!

以二战美军伞兵空降到敌占区为例,影视作品里多有表现。当时伞兵虽然同属一个师,但由于天气或者战争实况因素,空降时会出现降落区域被打乱或指挥官死亡的情况,这些时候原来拟定的作战单位也随之解体。空降落地后,相邻的美军伞兵会临时组成一个小队,按照军衔快速确定指挥官,带领队伍加入战斗或突围。

军衔作用之3:国际联合作战的需要

国际联合作战已经成为美国现代战争的首选。中国也曾有过联合作战的先例,即抗美援朝战争。

■抗美援朝遗留物品

据志愿军老兵回忆,朝鲜的战友就讲过,在抗美援朝的战斗中,当时中国还没有确立军衔制,中朝军队联合作战时,志愿军就存在不知道服从哪位指挥官的问题。而且两国的将领之间也难形成对等的关系,联合作战无法确定指挥序列,影响了联合作战的效果。

在和平年代,军事演习则成了两国军事交流的一个方式,在操作中也需要军衔制,原因跟上文一样,方便上下级指挥。

中俄“海上联合-2012”军事演习时,俄方的代表是参演舰艇编队指挥员谢尔盖·尤里耶维奇·如加海军上校,中国海军的代表是北海舰队副司令员杜希平少将。

■俄国海军上校谢尔盖向我国少将杜希平报告。

可见,军衔作为国际通用的一种军队等级制度,能方便国际军事交流和联合作战。如果现在都还没有军衔制,南方君不敢往下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