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纪委干部揭秘以前部队腐败潜规则
【环球时报记者 郭媛丹】“我正在看名单”。1月15日,《环球时报》记者联系到一位驻云南某部队的教导员王军(化名),他说,他看的是除本军区之外有那些将领被查。
在发布的16名军级以上干部名单中,有两名是王军所在军区的。“关于我们军区的我们早知道了。”根据介绍,虽然这些贪腐将领没有对外界正式公开,但在军队内部从上到下都做了通报,从总部机关到连队、班召开会议,层层组织学习通报精神。
在问及2014年以来这种通报会议开了多少次,王军说,不记得了,太多了。原来,除了高级将领违法违纪会进行通报之外,公车私用等这类组织作风的问题也会对全军公开,结果是,“内心有了警戒线,知道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
在王军对《环球时报》记者的描述中,军队反腐除了产生威慑力,风清气正、提高战斗力外,他感触最深的是,在入党、提干这些问题上,现在靠的是能力、素质,实打实,打招呼走后门没了。他说,比如在提干这件事上,提干的都是优秀人才,但谁比谁优秀,优秀在哪儿,说不清楚。但现在不同了,所有指标量化,得嘉奖多少分,立功多少分,参加竞赛多少分,最后进行公示,清清楚楚,每个人都很服气。这份16人的打虎名单带给军人的不仅仅是一种震动,“不再是动皮毛,而是动真格”,在背后更是反腐工作方式的变化。
总装备部某部原副政委兼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于本城少将是一名有43年军龄的老兵,他从事纪委工作8年。
于本城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候表示,改革开放后期军队的确存在腐败问题,表现最严重、部队反映最强烈的是用人问题。不该用的用了,一些优秀人才如果不活动一下,也无法到重要岗位发挥作用。当时的干部提拔也是要有严格程序,比如依据各项指标由部属进行打分,但这个考核结果只供有决策权的少数领导参考。一些严格按规定办事的单位,考核结果会作为任用依据,在一些不按规定办事的单位,考核结果到了领导那儿会被推翻。“这样的现象占了一定比例。”
于本城回忆,在当时,查处干部贪腐主要是依靠已查处的案件牵扯,靠举报信或者上访。“收到了一些举报信,反映了一些问题,也有个别涉及到一些高层领导。”但当时军队在处理腐败问题上的潜规则是首先要保证部队稳定,维护领导形象。“除非实名举报,有根有据,没法解释,抹不过去的事情,该处理也处理了一些。”于本城说。
由于徐才厚一些人的影响,反腐败工作处于被动、消极、不作为,随大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状态。“感觉很寒心,很气愤。”于本城对《环球时报》记者描述。
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在军队反腐工作上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查处了徐才厚,古田会议后开始肃清徐才厚对部队恶劣影响。于本城说,这些举措改变了“以维护军队形象,维护领导形象”为借口的被动、消极、应付的局面。事实表示,揭露腐败分子才维护了军队形象,没有损害军队形象,这次公布打虎榜就是例证。
谈起自己从事纪委工作的任职经历,于本城说在过去存在一些打招呼情况。所以,“有什么问题查问题,不要设任何禁区,不要设任何条条框框”就尤为重要,徐才厚都能拿下,谁还动不了。
于本城认为,在未来反腐进程中,既要抓反映问题集中的一些单位,也不能忽略一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单位,反腐问题不能留死角。对于军队反腐存在的难点,于本城说,部队上下级观念强,在一定程度上讲,个别经上级领导提拔使用的干部,在提拔使用过程中,与上级领导构成了一定利害关系,一般情况下很难对上级领导问题进行检举揭发。因此,要综合地历史地评价干部,加强深入严格接地气的巡视,其实哪个领导干部是否腐败大家都有一本账。
对于军方公布的16名打虎名单,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认为,这个名单不存在选择性公开,“谁犯事公布谁”,这和中央“发现一个查处一个”的精神相吻合。而对于此次集中公布,对军队建设有深入研究的公方彬教授认为,这种节奏和军队对腐败查处情况相关。“军队对贪腐案件查处有军队的程序和规则,既然定了规则,有程序性要求,那么就应该按规则和程序办,不一定和地方一样抓一个披露一个。现在集中披露既有对2014年军队反腐工作的年度总结,也和中纪委全会上表达的‘反腐在路上’一致。”公方彬说,这表明军队是按照统一部署加强反腐力度,也给那些“不收手的人”以警示,军队会坚决执行中央的战略部署,打虎不停止。
而对于此次名单上只有老虎,没有苍蝇,公方彬很豪气地说,“既然老虎都动了,需要老百姓放心,肯定不会放过小苍蝇。”
对于未来会不会有第二批打虎名单,公方彬表示,这要看有没有新发现,新的腐败分子。至于未来会不会选择批量公布,公方彬表示“不应该批量了,应该有一个宣布一个。”
此次军队公布反腐成绩单选择集中公布会不会产生“军队太腐败”的社会舆论?公方彬说,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以消极的心态看,看到的是军队腐败问题很严重。以积极心态看,看到的是中央决心是空前的,意味着军队出现了重大转折点,不可能有腐败生存的空间。对于军队决策者,此次集中公布展示了决心和自信,让群众和军队形成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