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特色农业作为产业支撑 ——培育粤东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支撑产业(上)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农民的创造、创新、创业活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城镇化需要产业发展来充实,通过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和创业”。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振兴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的重要战略,需要与建设进程相适应的产业支撑。然而,由于受客观条件、区域定位及功能区划等客观因素制约,粤东西北地区发展工业受到诸多限制,导致未能在我省工业化进程中实现同步发展。如何在创新驱动的政策引导下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实现全面小康,是推进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问题。
粤东西北地区必须发挥本地资源优势,挖掘特色农业潜力,提高农业土地的产出价值;在政策导向上,以乡镇一级为农业基础单位,创新“一乡一品”培育模式,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品、现代农业,以一乡一品或多品专业镇为基础,带动加工业、服务业发展,从而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为粤东西北地区加快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一)粤东西北“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实现需要
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发展不平衡,是广东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障碍。2014年,广东省GDP为67792.24亿元,其中,珠三角占85.26%,粤东西北地区仅占14.74%;全省人均GDP为14768.75美元,粤东西北地区仅为5112.75美元,低于全省乃至全国的平均水平,并导致广东人均GDP低于内地多个省(区)市。因此,培育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内生发展能力,既是粤东西北腾飞的必由之路,也是我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要走通这一条路,关键在于破解粤东西北一大批以农业为基础的农村乡镇如何培育现代化特色农业产业,为其脱贫致富、建设新型城镇化提供强大经济基础的大难题。
其一,培育粤东西北城镇化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形成强大的产业支撑,是该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新型城镇化的系统工程。“要让我省城镇化的步伐与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目标相适应,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粤东西北地区城镇化必须汲取拉美国家的教训,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最大限度减少城镇化导致的农民失地失业。这就要求粤东西北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通过发展有内生功能的产业,形成城镇经济的支柱,解决城镇就业创业问题,达成“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其二,大力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纵向产业作为城镇化支撑是该区域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粤东西北地区乡镇的产业基础是农业,且需承担珠三角生态屏障的区位功能,大部分地区不适宜发展重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客观环境与发展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必须依托特色农业,通过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带动相关二三产业的发展,才能完成“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其三,发展特色农业必须突破单位面积土地种养收益的“天花板”。传统农业收益主要来源于在农业用地上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获得的收入,单位面积土地的最大收益受制于市场价格和产量。目前,传统生产经营模式的收益率已濒临极限,而农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进一步挤压了传统农业的利润空间。“辛辛苦苦种一亩田,不如外出打两天工”成为粤东西北乡镇农民的真实写照。要突破收益的“天花板”,就必须提升农业生产的商品化价值,结合实际,挖掘潜力,打造品牌优势,培育品牌文化附加值,创造品牌溢价。
(二)“一乡一品”为粤东西北经济内生增长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产业化样本,培育了产业基础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坚持以“一乡一品”扶持工程为抓手,大力发展乡镇特色农业,以广大乡镇作为项目试点平台,以“选准一个优势资源,推广一套先进技术,建设一片基地,开发一个主导产品,创立一个品牌,培育一个支柱产业,占领一方市场,致富一方百姓”为基本模式,重点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竞争能力强、经济效益高、出口创汇潜力大的名、特、优、稀、新产品。二十多年的政府扶持经验证明,“一乡一品”在解决我省农村长期面临的人多地少、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落后农村脱贫等问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从根本上提升了乡镇经济所依托的农业发展能力。近五年来,“一乡一品”项目产业化趋势明显,使更多农民脱贫奔康,成为未来粤东西北地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可依靠的经济支撑点。
特别是近五年来,省财政累计扶持“一乡一品”乡镇302个、农户96148户、生产基地266228亩,受益农户五年间人均纯收入增加3000元以上,人均年增收比达23.5%。据抽样统计,2012年人均纯收入为8000元,已高于国内平均水平,多数种植专业户收入超10万元甚至100万元。省财政厅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显示,“一乡一品”的财政投入产出比达到1∶25,农民增收投入收益比达到1∶6,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显著。
“一乡一品”通过农业品牌化的方式,带动了乡镇经济的发展,推进了农业产业链从单一到规模化的转化,基本实现了从粗放、附加值低的产品形态向农业集约发展的转型,孕育出以特色农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雏形,为引导城市现代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一个可选择的重要平台,初步形成“用工业装备农业、用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经济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