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举办第二届汕尾农业发展论坛 探索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

22.11.2015  12:36
11月20日上午,第二届汕尾农业发展论坛在市区泰林酒店举办。

        11月20日上午,由市科学技术协会与市农业科技研究院联合主办,广东标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市网商协会、市供销商城承办的第二届汕尾农业发展论坛在市区泰林酒店举办。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彭秀闩到会祝贺,省市有关农业专家及我市各地农业企业代表、农业生产能手和科技工作者100多人参加本次论坛。

        我市农业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番薯、马玲薯、玉米等;经济作物有蔬菜、甘蔗、花生、大豆、芝麻、莲藕、茨菇、茶叶、药材等;水果主要有荔枝、龙眼、香蕉、青梅、柑桔等29科42种。畜禽产品有肉鸡、生猪、黄牛等;水产品有鱼、虾、贝、藻等21类210多种。目前,我市已形成平原以种植粮食、蔬菜、花卉等为主,山区以种植果、茶、林和中药等为主,沿海以水产品养殖和海洋捕捞为主的三大农业产业经济带。并建成“十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十大原生态菜篮子”工程基地和“五大无公害粮食生产基地”。在300个广东省“菜篮子”基地和131个广东省“菜篮子”培育基地的名单中,我市的利群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陆港生态种养实业有限公司等23家农业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广东省“菜篮子”基地;五丰水产品有限公司、陆丰市丰田畜产有限公司等9家农业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被广东省认定“菜篮子”基地,省级“菜督篮子”基地数位居全省前列。全市拥有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6家,其中省级以上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80家;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2家,其中被农业部等十二部委评为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6家,省级示范社55家。但总体上,我市目前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依然较低,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够完善;金融保险门槛高,农业项目融资难;土地流转机制尚未建立,集约规模经营难以形成;政府扶持力度有限,相关优惠政策尚未出台;老、弱劳动力比重大,专业种养能手缺乏。

        当天,出席论坛的农业专家教授紧紧围绕“发挥汕尾生态资源优势,打造汕尾特色农业品牌,加快汕尾现代农业发展”这一主题,结合我市农业实际,认真把脉开方,积极建言献策。华南农业大学教授谢文华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建议争取政府加强对农业生态的重视;要多渠道引资投入农业项目建设;要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培训建设;要加大名优特新产品种的引进。中科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李加儿建议我市要着重发展生态渔业,在发展无公害渔业、高效渔业的同时,要注重加强海洋生态的保护。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罗善杰则建议要利用互联网走订单农业路子,加快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还有一些专家和农业企业代表建议要注重农产品的质量和包装,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论坛上,与会的农业企业代表、农业生产能手还与专家进行互动,探讨交流农业发展模式,现场气氛热烈。

 

        (原标题:我市举办第二届汕尾农业发展论坛 探索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