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农产品上涨对CPI传导受限 输入性通胀尚不足虑
原标题: 原油农产品上涨对CPI传导受限 输入性通胀尚不足虑
国际油价大幅反弹,叠加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导致灾害天气频发,带动农产品及工业品价格从低迷行情中回升。二季度以来,国际油价累计上涨近30%,反映国内农产品市场景气度的文华农产品指数上涨超过5%。今年以来,猪肉、蔬菜价格的上涨带动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温和上涨。受近期油价猛抬头影响,市场开始担忧通胀预期可能增强。多位专业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国际油价反弹带动农产品价格上涨,虽然理论上可能引发输入性通胀,但美元走强和供需基本面抑制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动能,因此对于通胀不必过忧。
农产品再现“逗你玩”
农产品“逗你玩”再度出现。今年春季,猪肉价格上涨在CPI的上涨中扮演了关键角色。2月-4月,猪肉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5.4%、28.4%和33.5%。受此影响,国内期货市场中的农产品跟风上涨。其中,大连商品交易所豆粕期货今年9月交割的合约价格在二季度累计上涨近20%。豆粕主要用于养殖业上游的饲料行业。除豆粕外,郑州商品交易所棉花期货同期累计涨幅超过22%。玉米、菜粕、鸡蛋等农产品期货价格也有较大幅度上涨。
对此,首创期货研究员娄飞表示,对于豆粕本身来说,基本面的转变更为关键。美国农业部(USDA)5月报告基本为供求关系由宽松转为平衡甚至偏紧指明了方向,同时现货市场上阿根廷的减产造成了事实上的美豆需求好转,再加上面临天气炒作期,因此美豆易涨难跌,联系到国内品种,受影响最大的就是豆粕。
放眼海外市场,二季度以来,芝商所(CME Group)旗下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原油期价累计上涨逾22%,芝商所CBOT大豆期货7月交割的合约价格累计上涨幅度超过15%。娄飞表示,从间接角度来看,油价上涨可以代表大宗商品市场整体超跌反弹的趋势,可以看做各品种受宏观面和资金面影响的一种共同反应。
输入性通胀可能性不大
油价快速上涨推升通胀预期。一般来说,通胀预期下配置大宗商品是比较常规的思路。对此,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程小勇表示,从国际原油和农产品价格的传导逻辑来看,一是二者是通胀上升的同步指标,甚至是先行指标,因此二者在通胀上升周期的价格走势是一致的;二是农产品是生物燃料的原材料,一旦原油价格上涨,替代石化燃料的生物乙醇需求就会增加,从而农产品价格会相应上涨。
“目前美国豆粕大幅上涨,主要和大豆天气炒作和中国猪周期有关,最终归结于中国通胀周期在缓慢启动。”程小勇表示,二季度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一方面是因为农产品生产遭遇自然灾害,另一方面与宽松的货币环境有关。在金融资产高杠杆的风险下,实物资产由于持续多年下跌而存在低估值、少泡沫的配置优势。农产品价格上涨对未来通胀的推动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美国大豆、豆粕上涨最主要的因素是“天气升水”。厄尔尼诺、拉尼娜等天气因素仍是市场买入农产品最主要的原因。
由于汽油和房租价格的上升,美国4月核心CPI月率上升0.4%,升幅创3年多以来最高水平,显示美国的通胀基础变得稳固。东吴期货研究所所长姜兴春指出,目前中国发生输入性通胀可能性不大,主要还是国内需求不足,主要大宗商品进口成本可控。中国对于国际农产品主要品种的进口量有限。虽然国际原油近期出现大幅反弹,对国际大宗商品走强有所支撑,但美元走强、全球经济仍较低迷,所以大宗商品大幅上涨的基础不牢,对中国CPI的影响有限。
混沌天成期货研究院院长叶燕武表示,国际原油价格和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虽然会给中国带来一定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但就目前情况看,整体上对于CPI的影响不会太大。
CPI料难大幅走高
近期,国内大宗商品市场更多呈现分化格局,此前快速上涨的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价格转为快速下跌。程小勇表示,从资产价格来看,资产轮动周期似乎越来越短。一季度,多项宽信用措施并举,资产价格出现反弹,而猪周期又在货币宽松和高收益资产价格荒的背景下推波助澜,因此国际油价的反弹对于引发输入性通胀是有可能的。但是,从目前资产价格内外的对比来看,似乎国内资产尤其是食品和楼市价格反弹在起主导作用。二季度在权威人士定调供给侧改革之后,货币和信贷有回归中性的趋势,市场投机氛围有所弱化,因此国际农产品价格和国际油价反弹对国内CPI的提振在短期内可能弱化。
姜兴春分析,第二季度以来,中国农产品价格整体震荡回升,但市场供需相对平衡,对CPI传导作用有限。此外货币环境有所收紧,大宗商品金融属性抑制商品属性,因此CPI大幅走高的持续性存疑。
叶燕武表示,从宏观的角度看,目前通胀预期并不强,尤其是美联储未来将收紧货币政策,全球经济依然相对疲软,实体经济仍处于去杠杆的过程中。在社会总需求仍相对较弱的环境之下,通胀预期的抬升不会很强,因此从宏观来看并不太支撑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记者 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