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四因素致农产品“卖难” 政府应着力建设信息平台

28.06.2014  01:04

  中新网北京6月27日电(记者 周锐)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纳绍平27日在京表示,环境变化、跟风种植、产销衔接不畅以及物流设施不足是造成一些农产品面临“卖难”境地的原因。

  他指出,相关部门不应该通过干预价格的方式解决卖难问题,而应该着眼于信息平台建设这样基础性工作,让产销信息充分对接。

  纳绍平是在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主办的以“农产品如何走出卖难困局”为主题的《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报告会》六月谈上说这番话的。

  大蒜滞销、土豆滞销、香蕉滞销……近几年来,各类农产品滞销的消息引发各方高度关注。虽然官方采取了诸多措施,网络上也不乏号召网民伸出援手的动员,但“卖难”问题依然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对于卖难问题发生的原因,纳绍平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首先是自然环境因素。天气的突发变化,会导致农产品上市期提前或者延后;其次是在信息不充分和小规模生产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跟风种植,从而导致销售出现问题;其三是产销衔接不畅;其四是物流设施的不足。

  纳绍平指出,目前中国很多地方物流设施不完备,冷链设施也不完备,这对整个农产品的运销造成很大影响,损耗极大。他举例说,其所在机构曾在云南一个县支持建小型的冷库。几百吨左右的一个小冷库,能实实在在解决当地农民的问题,“农产品进入库里遇冷,解决长途运输损耗问题。此外,一旦出现因为气侯原因导致农产品集中上市的情况,冷库也可以在一定时期内进行存储以平衡市场供需”。

  对于如何解决卖难问题,纳绍平分析说,虽然“卖难”、“滞销”的消息很容易引起关注,但要解决问题先必须摸清问题的性质:首先是价格,是否真的跌破了成本价;其次,卖难问题究竟在多大的范围发生?是个案还是区域性问题?

  对于具体的解决方法,纳绍平强调,政府帮助农民解决卖难问题不应该通过干预价格的方式,而应该着力于解决信息平台建设等基础性问题。

  他强调,直接帮农民去卖菜、卖果,那问题永远都解决不完。只有让产销信息充分衔接,尤其是推动涉及到农产品生产的信息以及流通环节信息之间的有效的衔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卖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