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学子斗对联

17.05.2014  09:01

●徐放

  清朝末年,蕉岭县叟乐村的李肃度、徐恭儒少年时都是共坐一条板凳的同窗学友,师从国学大师杨鼎秋先生。两人都聪敏过人,不是“”考头名,就是“”考第二,难分伯仲。两人虽然十分要好,暗地里却不服气。

  每遇周末假日,他们常和邻居一群孩子到山上放牛。那一年小李考了头名,小徐便和他说好,两人即兴“斗联”。要是谁斗输了就自己认输,互换名次。那一天,他们赶牛路过一木桥,牛蹄磕着桥板发出咚咚响声,小徐立即拟出上联“牛过木桥蹄擂鼓”要小李应对,李一时对不上来,只好认输,称小徐“第一”。第二天,李家隔邻赖三伯姆端出一面铜盘晒种子,一转身,两只公鸡就蹿了上去啄食,盘子发出当当的响声,小李忽有所悟:“鸡啄铜盘喙撞钟”不就是很好的下联吗?于是去找小徐,小徐还是认了,还了他“头名”。

  第二年,小徐争了个头名,小李照例“斗联”相报。那天放牛,刚好碰上村里的丘伯赶着羊群上山,小李见一只羊碰着一块山石滑落,忽然灵感一来,“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脚”要小徐应对,小徐大笑道,这还不容易吗?咱们放牛,到中午回来,每头牛总是赶往池塘里泡,我应对的下联是“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小李只好点头叹服:“保留你第一。

  还有例“斗联”:“羊牯上冈‘核卵’(睾丸)砣砣砣落地;鸭嫲觅水‘屎窟’(屁股)拱拱拱上天。

  这些对联,虽然浅俗,但都确切形象,十分难得。要不是他们勤于用脑、细心观察,是想不出来的。随着诗书越读越多,想象力也越来越丰富,他们的对联也写得愈来愈有意蕴和韵味。如“大雁向南飞两翅东西双脚北;百花开春早一菊夏秋独梅冬”。“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清泉流石面张张水镜司马飞”(喻隐三国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