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评论:《农村“养老断层”根在城乡发展悬殊》
在重庆,一些农村高龄空巢老人,受子女外出务工、家庭收入拮据等影响,年老反而需要自养,高龄仍干着沉重的农活,“老无所养”问题突出。随着农村“空心化”加剧,传统的“养儿防老”、农村互助养老受到冲击,而新兴市场化养老方式,由于成本高、农民养老观念转变难等问题,尚未被空巢老人接受,农村出现“养老断层”。(《半月谈》)
养老问题引来社会热议,但公共讨论主要集中在城市养老体系之中。这种话语权分配不均的现象,造成农村养老的大问题其实并未得到足够关注。相对于城市老人,农村养老面临更多困境。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几乎处在“四面楚歌”的状态下:“新农保”或“老农保”每月可领到的养老金不过几十元,子女不在身边没有居家养老的条件,农村缺乏负担得起的社会养老机构……在诸多不利情况下,他们继续劳作,完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要改变这些老人的生存状况,当然可以从很多方面寻找治标之策。比如社会保障要持续加码、开展互助养老模式,甚至呼吁进城务工子女“常回家看看”等等。这些思路,或许可暂时缓解农村空巢老人的“生存危机”,但这些举措都很难在解决温饱之余再进一步。提供体面的老年生活,找回家庭团聚的天伦之乐,恐怕都需要从深层次的统筹城乡发展层面去求解。
应当看到,几十年来我国乡村的发展速度大大落后于城市,二者对资源、人才、资本的吸引力差异悬殊。正是在就业机会、收入水平、医疗教育条件等多项资源都极不平衡的情况下,农村青壮年才愿意离开家乡进城务工,留下农村老人在日益凋敝的乡村。要改变这一现象,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农村青壮年愿意留在农村。这绝不是要限制他们的流动,而是要改变资源配置重城市轻农村的一贯做法,通过新型城镇化、就地城镇化把农村建设得更好,让他们在农村一样可以找到不低于进城打工收入的工作机会。只有农村的吸引力回归了,青壮年自愿留下来,才能保存一个个农村家庭的完整。否则,若城市对农村的虹吸效应长期存在,农村始终会存在空巢老人,他们的养老问题始终难以根治。而这一难题,也只是城乡发展不平衡造成的诸多恶果之一罢了。(广州日报评论员张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