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艺术师资培养 应有“续集”
茶座 陈赞发
本报近日报道,为解决我市农村教师缺学科教师缺乏等问题,市教育局实施“三个一百(书法、音乐、美术专业各100名)”艺术师资人才培养工程。组织举行全市农村乡镇小学美术、音乐骨干教师共200余名,进行了为期10天的业务培训,并顺利结业。如此规模的美术音乐学科系统性培训学习,在我市尚属首次。
对于农村教师缺乏的问题,笔者作为一个长期工作在农村的小学教师,感同身受。其中最缺乏的就是音乐、美术等学科的专业教师。因为缺乏这些本该有的师资,乡村小学的音乐、美术等学科“沦落”到几乎形同虚设的地步。
一个普遍的事实是,许多农村学校的课程表上虽然印有音乐、美术等课程,也安排有科任教师,但几乎所有的科任教师都把“音乐”、“美术”等改成“语文”、“数学”或者干脆让学生自习。这也难怪,作为小学里“搭秤头”的音乐、美术科任教师,连自己都五音不全、无力“描绘蓝图”,怎么可能要求他们上好这些属于“艺术类”的课程呢?可以说,师资的严重缺乏,再加上应试教育仍顽强占据着教育领域的主阵地,致使本可培养学生艺术兴趣、开拓学生右脑智力的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无法达标。
倡导素质教育的呼声由来已久,其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求我们的教育不能片面地追求所谓的“升学率”和考试分数,不能为了“升学”、“考试”而扼杀学生的天性。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爱好,充分挖掘他们的天赋,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走适合自己的“路”,以达到各自最佳的“学习效果”。而要想对各类学科的教学做到不厚此薄彼,前提是除了要端正办学的指导思想,还应该有相应的师资匹配才行,这是毋庸置疑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市教育局审时度势、有的放矢,实施艺术师资培养工程,乃一大善举,值得称道。笔者建议,这样的人才培养应该成为“连续剧”,有“续集”让“剧情”发展下去,让更多的教师胜任农村小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并探索长效机制,以铁的制度保证农村小学的艺术类课程不缩水、不走样,一环扣一环,直至达到圆满的“大结局”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