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粗放养殖方式亟待改变

23.11.2015  12:37
本报“民生一线”栏目报道了梅县区松源镇岭尾水库遭养猪场废水污染一事后,相关部门介入调查,要求猪场经营方加强废水处理,确保环境卫生。

  ■ 孙维国

  本报“民生一线”栏目报道了梅县区松源镇岭尾水库遭养猪场废水污染一事后,相关部门介入调查,要求猪场经营方加强废水处理,确保环境卫生。

  猪场废水污染属于养殖业污染,与工业污染相比,目前养殖业污染被重视的程度显然远远不够。养殖污染并非只有大型养殖企业,零星分布在农村的众多中小型养殖户,也存在严重污染。

  在农村,不少养殖场地分布在河道滩涂、村民个人住宅地或个人所有山地等。这种养殖方式都是半散养状态,养殖户根据养殖数量,简单搭建几个大棚,供猪、鸡、鸭、鹅晚上“休息”,白天就散放在河道上。禽、兽粪便没有统一处理,都散落在河道上,养殖场里清理出来的粪便也直接扔河里。现在不少河流的河水已经被污染得浑浊不堪,河面上漂浮着鸡、鸭、鹅毛,不时还有死鸡鸭等,已完全不能作为生活用水,不少村民吃水只能用深井水。不仅如此,由于粪便没有有效处理,一有养殖户发生疫情,整个河道的养殖户都会被感染,大大增加了养殖风险和成本。

  粗放式的养殖方式,不仅污染环境,还会增加养殖风险和成本,必须得到有效治理。治理农村养殖污染,不是不让农民搞养殖,而是让农民科学养殖,绿色养殖,在养殖致富的同时,不环境污染。这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民科学养殖技术的宣传培训,帮助、指导农民走科学养殖,既增加收入又保护环境,走绿色、环保的养殖之路。

  与此同时,相关的职能部门还需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对随意倾倒禽、兽粪便的村民适当进行处罚,加强他们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