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脱贫致富需要“退休乡贤”

02.12.2015  10:56
本报前日报道,今年61岁的王锡昌已参与扶贫工作9年多了,是扶贫工作的老专家。去年已到退休年龄的他,为了站好最后一班岗、完成帮扶五华安流镇里江村的任务,接受返聘继续驻村。

  ■ 孙维国

  本报前日报道,今年61岁的王锡昌已参与扶贫工作9年多了,是扶贫工作的老专家。去年已到退休年龄的他,为了站好最后一班岗、完成帮扶五华安流镇里江村的任务,接受返聘继续驻村。

  据报道,王锡昌是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正处级调研员,退休后本可舒适地颐养天年,但他却选择了返聘。在他驻村期间,里江村集体收入从原来的每年8000多元增长到如今的8万多,村民的年人均收入从3000元不到变为现在的9127元,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笔者由此想到近日媒体报道的退休干部谢增发的事迹。谢增发是贵州省威宁自治县地税局干部,退休后,他放弃城里舒适安逸的生活,回到故土养猪、种地、种树、种草,植树护林、修建进山道路,周济村民、资助学生……当地村民都称他为“活雷锋”。

  干部退休后能干什么?王锡昌和谢增发给出了答案。一个退休受返聘继续驻村,为改变农村面貌继续奉献光和热;一个退休后扎根家乡,带领村民发家致富。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了,但不等于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也“退下来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当官了,退休了,也可以继续为人民服务,继续“造福一方”,将退休后的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让为官本色不因退休而“褪色”。

  也有人为“干部退休后能干什么”给出了相反的答案:或利用曾经的“关系资源”,到处拉关系、走后门,为自己或家人亲属谋取利益;或依仗自己曾经位高权重,到处“走穴”,甚至充当“红顶中介”,利用曾经的“权力资源”到处掘金;还有的终日无所事事,倍感空虚,虚度退休生活……凡此种种,都是不正常的干部退休生活,甚至是扭曲的退休生活。同样是退休,为何有些干部退休后如此放任自己、倍感空虚?究其根源,就是丢掉了为人民服务的信仰。认为退休了,就“解放了”,就不是领导干部了,就是普通百姓了,就可以不受约束了,就能想干啥就干啥了。正是有了思想上的放松、观念上的走偏,才会有行为上的扭曲。

  当前,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作为一名农村人,笔者深深感到,农村就缺少王锡昌、谢增发这样的“退休乡贤”,脱贫攻坚就需要王锡昌、谢增发这样的“退休乡贤”。这样的“退休乡贤”多了,对农民、新农村建设乃至经济社会都大有裨益。当一个个退休干部的光和热都聚焦农村发展,可以想见是多么巨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