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全国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第二分论坛在我校举行
11月21日下午,由我校主办、人文与法学学院承办的第六届全国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第二分论坛在我校举行。法治广东研究中心主任宋儒亮、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文法学院教授陈立峰、长江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向玉、福建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博士曾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蔡洁,以及人文与法学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专业教师参加了论坛。论坛由人文与法学学院副院长何方耀主持。
本次论坛围绕“依法治国与新型城镇化法治建设”主题展开讨论。
“法律不是点缀,更不是累赘。现在的权力不是没有界限的,而是装在笼子里的。”宋儒亮从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角度看待城镇化与法治建设,他围绕“法治是发展城镇化的可靠保障”做了专题报告,强调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注重运用哲学思维、法治思维、领导思维解决问题。
宋儒亮还从“彭宇案”中得出“德”没有彰显力量,“法”没有伸张正义的认识,认为好人就是有德人和有法人的总和。他指出,法治不是法制,法治的前途不仅是城镇的命运,也是城镇化的命运,实现城镇化就要落实法治中国。
“加强城镇化建设需要法治化”, 陈立峰做了题为“加强法律援助促进新型城镇化法治建设”的专题报告。他援引自身从事法律援助工作的经历谈及新型城镇化法治建设的重要性,指出目前法律援助面临经费紧张的困境。但不可否认的是,法律援助对加强城镇化法治建设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李向玉围绕“弱化的村委权力与失序的集体地权之争”做了专题报告,他认为村委会权力弱化、地权权属不明等因素引发地权之争,而司法终局选择的困局是地权纷争中的最大难题。妥善化解失序的地权之争迫在眉睫,其中要注重维护好集体的合法权益。
“除了资源和环境外,环境法的制定应该更多关注生态问题。”曾睿通过对他论文的解读论述了“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风险及其法律规制”这一主题。面对农村城镇化生态风险防控的法制滞碍,要通过完善生态立法和强化环境执法来防范生态风险。
蔡洁做了题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个体响应与政策意蕴--基于陕西2055个调查样本的实证分析”的主题报告,她认为农业转移人口促进城镇化,城镇化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
李瑞认为修改土地基本法是当务之急,推动保障性住房法是长远之计。就目前房地产市场不稳定状况,李瑞提出要重视小产房、集体土地变相流失等问题,正确看待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的关系。
人文与法学学院院长杨乃良作总结发言。他认为,本次会议中六位专家学者的专题报告紧密结合了当前的热点问题,高屋建瓴,非常具有指导意义,并表达学院对优秀人才的支持。
各高校与会人员以此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领域的综合发展,提高农林高校服务国家和地方的能力和水平。( 文/人文与法学学院 关磊 杨桃 图/宋苑、邓子贤)
(责任编辑:蒙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