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青年职业农民以田地为“职场”开辟农业创业试验田
三圳镇农民钟汉文夫妇在蔬菜地忙碌。去年,凭夫妻俩种植蔬菜就为他全家带来16万元收入。 (钟小丰 摄)
●本报记者 张 柯 秦秋霖
特约记者 涂永平 黄麟胜 陈晓光
近年来,蕉岭县三圳镇陆续出现了一批以年轻人为主的职业农民,农田成为了他们的“职场”。他们规划创业“试验田”,接触更新更全的行业信息,通过更多渠道去寻找更优质高效的农产品,为农业生产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撂荒地里挖金矿
水稻田里做事业
在三圳,传统的农耕产业开始了不一样的变化。2010年,三十出头的钟广带着妻女回到阔别10年的家乡三圳镇招福村,“继承”了家里的2亩农田。回到家乡,钟广发现,村里种植水稻的多是五六十岁的老人。由于缺乏青壮年劳动力,村里有不少农田撂荒。于是,他把自己多年的积蓄都拿出来,购买了一批农业机械。第一年,他就通过帮村民收割赚了8万元。赚取了第一桶金之后,他萌生了集约土地发展规模化水稻种植的想法,机械化是其计划中的一步。3年间,他承包的农田规模扩大至280多亩。此外,他还通过朋友从华南农业大学农科院购置了一批优质种子,亩产比一般水稻高出200斤左右,所产大米的口感和品质也不错。去年,种植水稻给他带来近12万元的纯收入。再算上农机收入,一家人收入超过20万元。
目前,钟广创建了锐腾家庭农场,并筹划创立自己的大米品牌。回顾返乡创业路,钟广感叹道:蕉岭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县后,让他走上了家庭农场发展快车道;现在创业条件越来越好,农业硬件不断改善,农业生产驶入了快车道。他说:“3年时间,我经历了水圳堵塞到圳道实现‘三面光’、80公分宽田埂变成2米多宽机耕路的变化,告别了成天守在稻田里给青苗放水、农机车进不了田头的历史了。”
借长寿乡招牌
发展石斛产业
2011年,曾常年从事农村金融贷款的钟燕峰辞职下海,在三圳镇九岭村开辟了“创业试验田”。“当时蕉岭开始打造长寿文化招牌,这是我投身精致高效农业的好机遇。”在中科院兰科专家的指导下,他从最初种植兰花、金银花转移到“中华仙草”石斛种植。在种养过程中,他开发出石斛养生之外的景观效益,依靠石斛鲜品花卉销售每月可入账十余万元。同时通过打造石斛种植示范基地、九岭生态园,发展农家乐及本土石斛市场。
目前,三圳镇成功创建了中国“美丽乡村”试点村(镇)。村道加宽并实现硬底化,乡村公园和沿河景观的建设,更为完善的配套设施,增添了九岭村的宜居魅力,也为钟燕峰的石斛种植示范基地、九岭生态园带来了许多观光客。
政府主动帮扶
改善创业环境
近年来,三圳镇精致高效农业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像钟广和钟燕峰一样的年轻人返乡。许多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年劳动力开始回流,在农田上创造自己的新天地。当地政府通过各种措施,为这些职业农民提供政策、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和便利。三圳镇党委书记古远基介绍,当地政府除了提供反馈市场信息、种养技术指导外,还将通过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提供对接创业服务,让农村吸收年轻血液,激发农业创业活力。
据了解,仅2013年三圳镇就投入20多万元实施农田水利建设,600多户农户受益;九岭、芳心、福北等村相继实施了节水灌溉、电灌站建设等工程;芳心新会、环圩、河西村实施了2.15公里长的村道硬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