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本色出演的警示意义

21.05.2014  13:47

        在两农民以生命出演的喜剧背后,揭露的却是监狱里另一个现状:保外就医几成富翁与官员出逃的另一地道,而那些该保外就医却资源匮乏之人也许还得仰仗这些看似笑话的本色出演。

       5月17日下午,两名男子神气十足地来到湖南省岳阳监狱严管监区,向该监区出示 “全世界维护世界和平联合联络工作证”、“联合国维和部队司令部特别通行证”和“由国家领导人签署并加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章的批复文件”,要求办理保外就医,提走在押罪犯林某某。当遭质疑时,对方竟掏出手机拨通“中南海”电话,严令监狱立马放人。但经过审查,这两名“联合国官员”实际上是湘西自治州花垣县的农民。(新华网,5月20日)

       国际形势风雷阵阵,国内新闻却仍是形势喜人。开始由极富娱乐精神的明星自毁声誉招妓,继而揭秘明星所招的小姐是变性人,再由知情人一唱三叹,感慨明星犯的是“是个男人都会犯的错误”。然而,再火的明星,抵不过两湖南农民的本色出演,他们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摇身一变,成为联合国要员,直接到湖南岳阳监狱提犯人来了。

       骗术过于低端,而表演又过于倾情,招来网友阵阵欢乐笑声。网易广东省广州市网友 “mm13132”对此显得痛心疾首:“气质!气质!哎~演戏最需要的是什么?是气质!你看你穿的!你赶紧在监狱好好学学《演员的自我修养》!”是的,两农民不仅证件漏洞太多,穿着过于吊诡,而且不懂联合国与中国关系,也不懂得权力的运作流程,落网本是意料之中的事,只是起一个为无事看客提供笑料的作用罢了。

       欢乐过后,自然有人出来发异见。东方网火速请出梁江涛,撰写的《蹩脚的“联合国官员”捞人戏弄了啥?》在今晨即获诸多门户推荐。文章指出骗子之所以敢明目张胆地冒充“联合国官员”,并以高官的权力资源作为“通行证”,是有现实背景的。文章坦言,“保外就医”弄虚作假的问题不仅引起社会对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的质疑,“以钱买刑”、“暗箱操作”、“官民狱中差别待遇”等不良观念在社会中广泛流传,严重损害了司法形象与司法公信力。

       此话并非无的放矢。2011年,有媒体查询最高人民检察院相关公文发现,2004年最高检开展的专项检查中,1300名不符合保外就医条件的罪犯被予以收监;2010年,最高检再次开展保外就医专项检查活动,纠正不符合保外就医条件、程序或脱管、漏管555人;2011年9月,辽宁沈阳市检察院通报,在近期的保外就医专项检查监督活动中,发现了14名不符合保外就医条件的罪犯。

       作为体制内官员,江西省赣州市检察官杨涛说话更有说服力:全国目前在押犯,每年有二至三成可获减刑,在押贪腐高官获减刑、假释和保外就医的人数,要高于这一比例。

       两农民走上这条“钦差大臣”之路,实是资源有限的象征。他们以拙劣的演技,想以演技来实现与权力、金钱媲美的效果,而透过狱警最初那犹豫的表情,就知道事情也确实颇有想象空间。江门市原副市长林崇中作假“保外就医”,被判刑10年多却未坐牢,且住高档小区开宝马豪车,其奥妙正是权与钱在起作用。

       假装钦差,由来有自。1836年果戈里发表了讽刺喜剧《钦差大臣》,冒牌钦差赫列斯达可夫为所欲为,骗过了市长等相关官员。换到了法制意识渐浓的今天,冒牌的联合国官员自然起不了作用。然而,如多思善问的网友@南城小花妞就要问一句:如果不是冒牌的官员,却是上一级主管部门的官员呢,甚至是更大来头的官员呢?地方狱警又当如何呢?

       在两农民以生命出演的喜剧背后,揭露的却是监狱里另一个现状:保外就医几成富翁与官员出逃的另一地道,而那些该保外就医却资源匮乏之人也许还得仰仗这些看似笑话的本色出演。这才是喜剧翻转成悲剧的现实。而这一切,正如网民在网上所呼吁的,筑牢法治篱笆,莫让一切真假钦差前来违规放人,违反刑罚的底线正义。因此,农民出演联合国官员,不能一笑了之。(宁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