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吸引农民落户 关键要打好公共服务“强心针”

18.09.2014  18:22


   人民网广州9月18日电 (钟哲 刘圆 实习生陈颜梅)户籍改革推行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止包括农民进城后户籍上的农转非、居住地的迁徙,也包括卫生、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配套公共服务。近日,三位广东省政协委员做客《界别圆桌汇》节目,共同探讨了大城市该如何迎接农民进城。

 

增加城市宽容度 公共服务应均等化

 

  广东省政协特聘委员、广州华侨信托投资公司副总经理尹文健认为,许多农民尽管已转为城市户口,但与原住民的待遇仍有差异。

  尹文健说:“在省政协的调研过程中,我发现在一个很发达的城市,外来农民工的子女,要读初中或者高中,要比本地子女的分数高出100多分才能录取。我认为国家推进农民工进城之后的公平机制的建立,要确保农民工进来的时候,与城市的居民能够有平等的权利。如果农民到了城市之后还分两个阶层,就是对不起农民兄弟。

  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德纬认为,解决农民进城的配套问题,政府责无旁贷。“实际上现在城市的教育资源是紧缺的,如果有大量的农转非进城以后,压力会很大。现在教育也在改革,我认为应该允许民办教育作为一种手段,来满足进城农民及其后代教育的需要。

 

顶层设计为农民进城打好“强心针

 

  农民进城,城市需建立教育、医疗、卫生等配套公共服务,意味着政府承担着巨大的成本。针对财政问题,尹文健认为应该从顶层设计着手结局。

  “一方面,国家应该专设配套的预算系统,或者专门设置一些基金,对配套公共服务给予补偿;另一方面,国家应抓紧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公共财政分摊机制。没有这样配套的财政安排,那么整个城镇化的进程,就有可能滞后,无法达到我们既定的目标。

  “农民的地被征用了,被占用了,来到新的城市里,若教育、医疗、卫生等配套公共服务有保障,就能真正使农民心甘情愿地农转非。”广东省政协委员、 华南理工大学 教授雷鸣认为,政府应该从公共产品角度出发,从教育、培训、交通、卫生、医疗这方面去着手,为农转非打好基础,保障农民基本利益,让农民工兄弟放心来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