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打假需建立赔偿机制
本报17日报道,平远工商质监部门近期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红盾护农保春耕,质检利剑清假劣”春季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对今春农资市场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进行全面检查,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
我市对农资打假向来十分重视,每年耕种时节有关部门都采取行动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然而,假冒伪劣农资摁下葫芦瓢起来,似乎屡打不绝。由此来讲,在抓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的同时,还要加强日常监管和防范,把有效的防范网络和制度保证建立完善起来,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赔偿机制,确保“红盾护农”真正落到实处。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假冒伪劣农资下乡,轻者造成农业减产、歉收;重者让农民一年的辛苦劳动血本无归,甚至让他们背上沉重债务,生产生活陷入困境。农资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不仅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发展,影响到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也造成了不少悲剧性事件。毋庸置疑,农资造假屡打不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对造假者的惩罚力度不大。当违法犯罪所得远远高于罚款和赔偿时,假冒伪劣农资泛滥也就不足为奇了。
事实上,受伤农民在关注造假者能否被绳之以法的同时,更关心能否得到足够的赔偿。然而现实中,对于农资造假坑农害农事件,重打击,轻赔偿,难以弥补农民的受害损失,这让农民很受伤,留下种种遗憾。因此,打击农资造假,务须尽快从机制上建立健全管用的赔偿制度。首先,在加大对造假者经济处罚力度方面,必须责令其对农民的损失全额赔偿。其次,对于故意坑害农民的农资造假者,应全部记录在案,由工商、农业部门把关,绝不给有前科行为者二次进入农资行业的机会。
农资打假是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从源头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出台严厉的赔偿制度,才能从生产单位、销售环节等主要渠道上把住农资造假关,进而彻底封堵假冒伪劣农资的流通渠道,为农民朋友营造一个放心满意的农资市场环境。
■ 辛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