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送裙子”背后是粗放式慈善

10.12.2014  19:39

  话题缘起: 7日,郑州多名残疾人致电媒体表示不解:残联冬季送温暖不送棉衣、被褥,却给每人发了两套少女裙裤。残联称物资多靠爱心企业捐赠,目前只有企业捐赠夏装,放到夏天再发放怕发霉,于是按照上级要求发放。

    ■ 刘义杰

  俗话说,送礼都还有个讲究,更何况是做慈善?照顾被你帮助者的尊严和感受应该是第一要务。

  做慈善是个体的行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次企业所捐赠的衣服尽管是剩下的,但也并非是残次品,这些衣物只要找到合适的群体,还是大有用处的。

  从新闻中不难看出,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残联在做慈善的时候太过于粗心,把自身角色的定位太简单。企业捐赠来东西,残联简单地将其送出去,其中没有任何的规划和统筹设计。作为慈善机构,怎么能够不想人之所想呢?特蕾·莎修女说,当一个穷人因为饥饿而死时,并非因为神没有看顾他或她而死。那人会死乃是因为无论你我都没有给他所需要的。慈善从来是一个精细的事业,如果不用心、粗放式管理,那么不仅对需要帮助的人毫无益处,反而会带来伤害。“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吗?

  西方对做慈善有句格言,“对他们讲话要温柔,让良善展现在你的面容,你的双眼,你的微笑和你温暖的问候中。总要露出令人愉快的微笑。不要只付出你的照顾,也要付出你的心。”可以说,我国对慈善的认知还十分落后,这便导致了很多暴力慈善事件的发生,陈光标的高调慈善之所以惹人厌恶就在于此。

  慈善需要精细化的管理,更需要相关部门用心地运营。应该意识到,不能将做慈善搞成了完成任务,每到年底走个送温暖的形式就行了,做慈善一定要除掉官僚化和功利化作风。无视受助者尊严的慈善,不搞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