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正当时

19.06.2015  12:59

  “冬病夏治”源于《素问·四气大论》中“春夏养阳”治疗原则,梅州市人民医院中医科提前半个月启动了“冬病夏治”的活动,让更多患者受益于“冬病夏治”的独特疗效。记者向该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温利辉了解“冬病夏治”相关内容。

  ●江波

  眼下,天气虽未大热,不少患有寒性病症的市民来到医院,开始咨询和预约今年的“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疗法是对冬季气候寒冷时好发及受寒后易发的一些宿疾,在夏季气温高和机体阳气旺盛时,给予养阳补益的治疗方法。”温利辉告诉记者。

  “冬病夏治”治疗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如儿童及成人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的患者,也适用于怕冷、怕风、平时容易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另外,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冻疮等疾病亦可取得不错的疗效。

  伏天敷贴逼走“寒气”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针刺、艾灸、理疗、按摩、穴位贴敷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等。而“三伏药贴”是最常见的一种外治法,一般在夏季三伏天贴敷为最好,将中药贴敷穴位,使热药之力透入特定穴位以助阳。

  温利辉表示,贴敷疗法采用天然中草药运用特殊工艺制备纯中药膏剂,通过中药对人体穴位的刺激,激发经络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祛除体内寒气及湿邪,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

  据悉,市人民医院‘三伏贴’疗法已经开展了30多年,临床常选用具有温通经络、散寒去湿、补养阳气、增强体质等作用的中药调成膏状,根据病情选取不同的穴位以治疗不同的疾病。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还可以在伏前以及伏中各增加一次贴敷,从而加强治疗效果。一般儿童每次贴2-3小时,成人每次贴4-6小时。

  贵在坚持,注意皮肤损伤

  温利辉还提醒,中医敷贴也不是万能的,它只是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冬病夏治以3-5年为一个疗程,至少3年的连续治疗后,才能看到明显效果。”因此,原本正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也不要盲目减药、停药。

  另外,贴敷治疗也有禁忌症: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过敏体质者,皮肤长有疮、疖或皮肤有破损者,处于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咳喘等患者,孕妇及2岁以下的儿童都应禁用“冬病夏治”疗法。

  贴敷当天还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及少使用空调,因为遇冷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饮食方面最好不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和海鲜、虾、牛羊狗肉及油炸食品。贴敷的药物多为辛香走窜通络之物,贴后皮肤发热、充血,甚至起泡。如贴敷部位疼痛或烧灼感厉害难以忍受,或者贴敷部位出现水泡了,可到医院进行相应的治疗,一般3-5天就会痊愈。

  相关链接

  梅州市人民医院中医科成立于1978年,科室开放床位65张,其中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师6人,临床治疗有内科杂病、肿瘤、男科、妇科、儿科等专业,应用中医辨证施治与现代医学的检测手段相结合,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每年在三伏、三九开展“天灸”专项特色治疗,同时开设中医特色门诊,进行中医特色疗法,包括“治未病”门诊、“中医男科”门诊、“中医妇科”门诊、中医脾胃、肝病门诊。

  伏贴时间表

  冬病夏治误区

  误区一

  重治轻防

  病状加重的时候急急火火地去治疗,却忽略了日常生活中不良习惯。中医专家指出,“冬病夏治”的治疗机理是夏季气温升高,体内血管呈自然扩张,血管肌层硬化程度亦稍有改善,弹性稍恢复,在这一时期,积极治疗动脉粥样斑块、血管硬化、微循环障碍等可以收到理想的效果。但由于夏天到来时,患者症状往往会减轻或消失,人们往往会放松警惕,有人甚至暂停用药,于是丧失了治病的最佳时机。因此,专家建议,患者最好在平时服用一些对降血脂和胆固醇具有显著功效的产品,如卵磷脂等。

  误区二

  重时轻方

  “冬病夏治”是一个综合治疗的过程,很多人认为单一靠贴敷就够了,不用再吃药了,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中医专家建议,为了避免“重时轻方”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等,最好在平时服用一些能预防冠心病及脑血管疾病的产品。

  误区三

  贴敷包治百病

  不少人认为“冬病夏治”贴敷可治百病,其实这是个误区。中医专家指出,贴敷并非是包治百病的良药。除哮喘等常见的“冬病夏治”贴敷外,夏天更需要从预防着手,让冻疮或宫寒等毛病,通过专家建议的保养方案“诊治”。

  中医提醒,不少人认为在医院治疗后,回家就百无禁忌了。其实,既然选择在夏天治疗,就是看中了天气中“热”的气候特点。所以,患者在冬病夏治的同时,也要注意日常生活习惯,不能过分贪凉,应少吃冷饮,尽量少使用空调。否则,体内的“寒”发不出去,会影响冬病夏治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