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时闻打肉声 道滘肉丸粥的前世今生
粤港的人食粥出了名,做粥品也是花样百出,所谓“食粥当顿”(本地人念“段”音,意思为当作正餐)正是此种风气的概述。道滘肉丸粥,凭着独特的美味,在小食如麻的早餐店、食肆酒楼中横空出世,“笑傲粥林”!
“打鼓成”的好厨艺
道滘肉丸,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创出这道 美食 的人叫叶成。他本是道滘的一位业余曲艺队队员,掌得一手好板,人称“打鼓成”。因他又能煮得一手好菜,于是被调入当时的公社饭堂当大厨。“打鼓成”做大厨时,饭堂菜式天天有变化,味道极佳。时而几块鼓汁蒸排骨,时而几块咸扒蒸猪肉,把每餐的菜式做得花样百出、滋味无穷。特别是后来一道肉丸,更是让人“吃过翻寻味”。
千锤百炼,手打肉丸
凌晨便到市场选用上好五花肉,趁新鲜,即时用两根实心铁棍不断捶打,直到完全捶成肉酱为止,整个捶打时间,足要半个小时,再加上小量切得极细的肥肉粒、鱿鱼粒或冬菇粒、葱花、盐、味精等调味,然后反复猛挞肉酱,搞拌匀称为止。
接下来,便用手捏住肉酱,让其一粒粒在拇指边缝中脱出,在垫上干荷叶的蒸笼中排好蒸熟,一笼香喷喷并带微微荷叶香味的肉丸便大功告成。
有人说,“打鼓成”的手打肉丸,其实是他娱情于工作的杰作:他把音乐融入到美食中了,以棒代槌,以砧板为鼓面,用合韵的节奏,完成了打肉的全过程。
“凌晨时闻打肉声”
七十年代,随着物质的日益丰富,此种食品慢慢在坊间流传开来,并在道滘遍地开花。由于当时屠场是半夜杀猪,凌晨开市,为求好肉,大家几乎是与开市同步,采购鲜肉回来,然后在家中大摆“擂台”,“凌晨时闻打肉声”,是当时道滘的一道奇景。道滘肉丸也从此声名远播。
当道滘肉丸跳到粥里
道滘粥底的制法,是用上等粘米浸透浸软,然后慢火熬上几个小时,使之变成稀稠适中的粥糜,我们称之为浓粥油。
但它的用料及调味,则是偏向于更鲜甜,更浓郁,道滘肉丸则在粥中唱主角,拿来放进粥中生滚。即将煲好的粥糜装进瓦煲中(这里称“煲仔”),加入道滘肉丸后猛火滚熟为止,有时再加点鲜瘦肉或鲜鱼片,使之更和味。上碗时,油散(一种用米粉丝炸成的小食助料)、葱花、胡椒粉等一应齐全,各随所好。粥中若再滴上几滴白酒,更是滋味无穷!
早餐,来一碗道滘肉丸粥,开胃;宵夜,来一碗道滘肉丸粥,暖胃;若出去应酬饮酒,最后上一锅热气腾腾的道滘肉丸粥,人头一碗,何用上饭?真正是“有粥食粥”、知“粥”常乐了。
享誉珠三角的道滘肉丸粥
道滘肉丸粥的推广,应感谢道滘一位姓胡的退休老师。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胡老师率领儿子、媳妇做起了道滘肉丸粥的街边生意(也顺便批量供应道滘肉丸)。在道滘摊档的火红生意激发了他向外发展的雄心。不久,先后在莞城、广州、深圳等几个地方公开扯出“道滘肉丸粥”的旗号。新奇的粥品,爽口香甜的肉丸,挟着“道滘粥”的品牌在外地传开来了。
看了小编的介绍,流口水了吗?你们肯定很想小编告知品尝美食的店铺,作为一名资深吃货,真正的美食要靠自己发掘才更有乐趣,欢迎到道滘来寻美食!记得跟大家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