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空气污染 中国每年可挽救近70万人生命

22.11.2015  00:23
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严重风险,也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世卫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博士表示。“一定要让应对气候变化、保护人类健康的重要性体现在巴黎第21次缔约方大会的讨论内容中,这十分重要,”施博士说。

原标题: 减少空气污染 中国每年可挽救近70万人生命

  在世界领导人准备启程出席11月30日起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大会(COP21)之际,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新的分析报告显示,中国如能采取更强有力的行动来降低空气污染的危险水平、减轻气候变化给健康带来的影响,到2030年每年可避免约68.4万人过早死亡。

  以上是世卫组织今天新发布的《2015年气候与健康中国国情概况》中的内容。该报告发布之时,中国的许多城市随着冬季的到来,正经受着比世卫组织推荐的安全水平高10-20倍的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严重风险,也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世卫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博士表示。

  “中国人对灰霾的天空和常常令人无法呼吸的室外空气再熟悉不过了,这已经成了中国许多地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这也给中国带来了健康方面的损失,呼吸道感染、心脏病和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施博士表示。

  “一定要让应对气候变化、保护人类健康的重要性体现在巴黎第21次缔约方大会的讨论内容中,这十分重要,”施博士说。

  新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如极端降雨和洪水、高温和热浪、不安全的水和食品、登革热等气候敏感性疾病的风险加大等,让中国在人口健康和社会发展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面临着付诸东流的风险。

  报告中的其他主要结论强调了健康与气候变化之间的重要关联,包括:在“高排放”、即“一切照旧”的情况下,中国的年平均气温到2100年将升高6°C以上。而减少排放预计可使气温升高不超过2°C;

  在“高排放”的情况下,如不对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加以投入,2070年到2100年期间,中国每年将有多达2300万人因海平面升高而受到洪水的威胁。如采取减少排放、降低风险的行动,则每年严重洪灾的受灾人数将会大幅减少至2400左右。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全球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世卫组织欢迎中国做出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强有力承诺,包括李总理2014年2月提出的著名的“向空气污染宣战”。

  中国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缔约国,承诺到2030年在2005年的基础上扩大再生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为提高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能力,世卫组织建议:对气候变化影响、脆弱性和健康适应能力开展全国性评估,以发现加强卫生系统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机会;

  完善信息系统,具体而言,将气候信息纳入国家疾病监测应对信息系统(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包括建立针对气候敏感性健康风险的早期预警和应对系统;

  对实施提高卫生系统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战略进行成本分析,对减少气候变化影响的其他政策进行健康成本效益分析。

  “这些都是巴黎大会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其对健康的影响所应采取的重要措施。我们希望中国政府在筹备参与巴黎第21次缔约方大会的讨论时予以考虑,”施博士说。

  “而我们其他人也应肩负各自的责任,时刻铭记我们的日常选择对环境的影响,比如,出行时选择步行或骑车,而不是开车,”施博士解释道。

  “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当代和后代人民健康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我们清楚,它是人类文明健康发展的根基,”施博士最后说。

  39健康网(www.39.net)独家专稿,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及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