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著名作家陈国凯16日去世 从羊晚《花地》出道
年轻时的陈国凯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代价》、《好人阿通》、《大风起兮》等;中短篇小说集《我应该怎么办》、《羊城一夜》、《平凡的一天》、《奇才》、《摩登阿Q》、《文坛志异》、《荒诞的梦》、《相见时难》等;另有《陈国凯文集》(共10册)。
“为人呆板,老气横秋,虽中年而似老年,但性喜幽默,不爱看道德家的庄严面孔,又喜欢跟文坛上的正人君子开开玩笑。不喜欢作哲人状发高深议论或时髦大话,喜欢跟真诚朴实的有识之士和工人兄弟作坦荡之谈。生活和创作的座右铭是——不媚俗,不欺世。” ——陈国凯《自画像》
“我从花地来”
16日凌晨,广东著名作家陈国凯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76岁。台湾作家周梦蝶、香港作家罗孚、日本作家渡边淳一……进入5月以来,一位位作家离我们而去,上帝似乎突然开始“偏爱”起天堂里的文学馆。
陈国凯是广东五华人,1938年出生于农村,在广州氮肥厂当过工人。1958年,他在《羊城晚报》花地副刊发表文学处女作《五叔和五婶》。在从事文学创作的这50余年,他创作出版长、中、短篇小说二十几部,四百多万字。陈国凯的作品思想性强,脍炙人口,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他曾担任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18年,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广东省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陈国凯生前与《羊城晚报》有着深厚的文学情缘。1980年2月15日《羊城晚报》复刊,当天报纸《花地》版在头条位置,发表了陈国凯的散文《我从花地来》。他多次赞赏花地编辑这种关心无名小辈,不以名取文的优良作风。
陈国凯同志遗体告别会,定于5月24日(星期六)下午3时在广州市殡仪馆白云厅举行。
羊城晚报记者 何晶
高中生从羊晚《花地》出道
陈国凯的文学创作之路,与《羊城晚报》花地副刊有着深厚的渊源。
1958年,陈国凯还是一名高中学生,爱好文学创作的他试着给花地副刊投稿,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处女座短篇小说《五叔和五婶》就这样被编辑看中刊登了。1962年,花地副刊又发表了陈国凯的短篇小说《部长下棋》,当时的编辑还将他介绍给有名望的老作家、评论家肖殷。肖殷认识他之后,不仅仔细阅读他的每篇稿子,还在上边写出修改意见,甚至会把不要的部分划出来,指出删去的原因。陈国凯说,是肖殷扶着他走上文学之路;也可以说,是花地让他踏上了文学征程。
1980年2月15日,《羊城晚报》复刊,当天报纸的花地副刊版在头条位置发表了他的散文《我从花地来》,短短五个字的标题,却是渊长的一段历史。也是从1980年代开始,陈国凯这个名字开始被大江南北千千万万的人们熟悉和传诵,他在伤痕文学上的造诣,至今被人们所称道。
在《羊城晚报》创刊50周年之际,陈国凯回忆起自己的文学“出道”,仍然非常激动。“看到我写的稿子在《羊城晚报》花地登出后,我当时的激动心情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那时一个中学生和编辑同志一个也不认识,稿子从前门进去,也是从前门印出来。近年,目睹了一些文坛的怪现象,我特别怀念、特别赞赏《花地》编辑这种关心无名小辈,从不以名取文的优良作风。没有这种作风,是不可能培养出大批文艺新军的。”他跟采访他的羊城晚报记者左多夫说,“希望能有更多的‘文学婴儿’能在《花地》这个摇篮里成长”。
左多夫和陈国凯亦兄亦友,在担任花地副刊编辑期间,左多夫常常跟陈国凯约稿。“他是非常支持晚报的,我们催他的稿,他就写,再催,他就再写。他经常说,自己是从花地走出来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