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霸主”奇瑞为何内销“肌无力”
国人不那么待见的国产车,但在国外可受欢迎了,这不得不说是中国汽车界一个奇怪的现象,而连续多年出口第一的奇瑞就是一个很好的样本。
墙外开花
近日,据中汽协的一组出口统计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奇瑞乘用车出口9190辆,同比增长8.3%,蝉联国内车企第一位,占当月中国品牌汽车总出口的26.4%。1-7月,奇瑞累计出口59655辆,占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总量的26.6%,稳居国内汽车出口第一位置。
要论奇瑞的出口大国,俄罗斯算是一位。据统计,奇瑞在进入俄罗斯市场以来,累计保有量已超过18万辆,成为当地成长速度最快的汽车品牌之一。凭借良好的市场表现,2014年,奇瑞汽车荣获俄罗斯“最受欢迎的中国汽车品牌”称号。另据俄罗斯新闻网站lenta的报道:“一些主流车企在2014年12月份贬值后上调了价格。特别是欧系的Mercedes-Benz,Volkswagen和BMW,日系的Nissan,美系的Ford以及中系的Chery,变得更贵了”。
听明白了吧,热销的奇瑞,在俄罗斯还涨着价卖。
据此前奇瑞汽车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跃的表态,奇瑞已连续12年位列中国汽车出口榜首。除了俄罗斯外,目前在伊朗,奇瑞的市场占有率已达5%,成为当地市场主流品牌之一;在南美,今年上半年在阿根廷汽车市场整体下滑的形势下,奇瑞汽车逆市增长44%;今年6月份,奇瑞完成巴西工业园项目签约。
内销外行
虽然奇瑞的出口数据出色,但是令人纳闷的是,出口独占鳌头的奇瑞在国内市场却卖得不咋地。
翻看7月的国内轿车销量榜,奇瑞A3三厢(1839辆)排在第88位,奇瑞风云2两厢(1784辆)排在第89位,奇瑞E5(1621辆)排在第93位,这是勉强挤进轿车前100强的奇瑞三款车。奇瑞曾经力推的艾瑞泽3,其7月销量仅仅为415辆。在SUV榜方面,奇瑞瑞虎3(8004辆)排在第17位,奇瑞瑞虎5(4699辆)排在第31位。这一销量成绩单看似不错,但与哈弗H6、传祺GS4、瑞风S3、长安CS75、幻速S3等相比,就相形见绌了。
2006年4月,奇瑞以当月销售3.19万辆的成绩杀入国内轿车销量第四名,超过大批合资品牌。自此数年成为中国自主品牌的佼佼者,并被业界冠以中国品牌“旗手”美誉。
但最近五年,奇瑞在自主品牌阵营中的老大地位已被取代,其陷入漫长而痛楚的转型期,销量随着转型而震荡:根据奇瑞官方公布的数据,2012年奇瑞整体销量为56.33万辆,2013年销量跌至42.32万辆,2014年略微上涨3.79%至44.1万辆。其整体销量排名在长安、长城之后,跟比亚迪、吉利相当。奇瑞品牌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为197709辆,不足预期销量目标五成,年度目标也不得不从43万辆调整到33万辆。
若再横向比较,奇瑞无论整体销量抑或是增幅,都远逊色于吉利、长城等对手。以吉利为例,上半年累积销量达25.2万,同比增长35%;长城汽车上半年成绩同样出色,销售逾36万辆,同比增长28%。如今,奇瑞的月销量徘徊在3万辆左右,称不上大滑坡,但也不太乐观,整体已然跌出一线中国自主品牌之列。
不知道是奇瑞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出口了呢?还是俄罗斯消费者比国内消费者更好伺候?或者是奇瑞在海外市场通过低价换市场?奇瑞如此这张海内外截然不同的销量成绩单,确实令业界大跌眼镜。
这种被国内市场边缘化的产品出口国外,在短期来看当然是可以达到快速消化产能,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但是,从大局和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做法显然是在杀鸡取卵。从根本上来讲,边缘化的产品本身是不具备强大的产品竞争力的,之所以能够在海外一展拳脚的原因,还是得益于国外新兴汽车市场的不完善。一旦市场竞争变得激烈,那么这些边缘化产品就必然难逃第一批被淘汰命运。事实上,连年下滑的国内整车出口量已经在说明着这个问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不足。
多事之秋
奇瑞近期还不断传出内部中层以上领导离职的消息,包括销售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公关总监等等。奇瑞向来都是个离职率很高的车企,但是中高层领导如此集中离职还是很罕见的。据不完全统计,销售公司的离职率至少在10%。
除了人事变动外,销量下滑、库存积压、迟迟没有新产品上市等话题一度将奇瑞推向头条。奇瑞陷入了多事之秋。
8月11日,奇瑞汽车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跃出现在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月度信息分析会上。面对各种质疑,他表达了“绯闻多的演员才是好演员,绯闻多的企业才是好企业”的观点。他还认为,奇瑞现在正处在非常好的时候,库存方面达到了历史最低,品牌和品质也是空前强大,并不像外界传言的那样不堪。
奇瑞真的空前强大了么?车型销售数字和排名,至少扇了自己一个大耳光。
有媒体评论说,奇瑞的人事架构出现了奇怪的一幕:上一任销售公司总经理黄华琼刚辞职,接替其位置的是搞研发出身的高新华。目前销售公司的人事格局,实际上是一个没有销售经验的团队在管销售,如同语文老师去教数学,最终能教得好吗?经销商们为此捏一把汗。
“很重要的原因是组织架构的问题。”媒体如此把脉道。与吉利采取事业部制、直接决策不同,奇瑞的8个大区,并没有决策权,所有的营销策略都要经过层层审批,从建议到决策的过程,往往需要一个月左右,最终即便方案审核通过,也早已贻误商机。
古语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这方面,高管离职频繁的奇瑞似乎一直在犯着大忌。
顿悟不怕晚,只怕不反思。对于奇瑞来说,是时候摘下眼镜,好好擦干净,再往前走;攘外必先安内,是时候把架构理理顺了。既然曾经是中国自主品牌的第一面大旗,为什么不在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上用新车和销量来证明自己,重回巅峰呢?既然颇以出口全国第一为自豪,为什么不墙内墙外同绽放呢? 罗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