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出台“十三五”民政事业发展专项规划
日前,福建省“十三五”民政事业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该规划是福建省27个重点专项规划之一。《规划》共7章21节,对“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并对福建省今后五年的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创新社会治理、服务国防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规划》提出,到“十三五”期末,全省民政事业发展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关目标要求,关键指标整体达到或接近东部地区平均水平,民政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民政法治化、规范化、社会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民政事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具体表现在:
民生保障机制更加健全完善。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基本完善,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社会救助更加精准,托底功能不断增强,各项救助标准形成科学合理的动态调整机制,城市低保标准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36~42%确定,农村低保标准每年提高350元,到2020年实现与扶贫标准相衔接;城乡一体的特困人员供养机制基本建立,供养标准按不低于上年度当地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70%确定;医疗救助筹资标准逐步提高;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工作更加规范有效。
民政公共服务更加优质高效。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实现结构优化、布局均衡、功能完善。全省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35张以上,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总床位30%以上,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和60%以上建制村。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残疾人救助、康复等福利服务进一步加强,慈善事业发展更加规范有序和富有活力。基本殡葬服务更加惠民利民,城乡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实现全覆盖,全省火化率保持在99%以上,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50%。婚姻收养登记服务优质便捷。区划地名工作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界线管理工作切实保障边界地区和谐稳定。
社会治理格局更加科学有序。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协同推进,基层民主活力和社会自治功能明显增强,社会治理形成“三社联动、政社互动”良性机制。全省城市社区居委会50%以上实行居民直选或户代表选举;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98%,每百户居民拥有社区综合服务站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覆盖率不低于10%。全省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10个,服务社会能力明显提升。全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4.5万人,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更加完善。
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更加有力有效。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成果巩固提升,有力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普惠与优待共享、城镇与农村一体、物质与精神并重的优抚安置制度体系更加系统完备,有效保障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烈士褒扬工作更加深入人心,烈士纪念设施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强。军供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根据福建省民政厅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