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出台新推广计划,以联赛推动足球普及

11.11.2014  12:02

2014年仁川亚运会上,中国男足国奥队小组赛败于朝鲜国奥队,随后再负泰国队。今年9月初举行的U16男足亚少赛上,中国国少队0比3输给日本国少队……

面对这些严峻现实,人们再次将目光投向了校园足球。2009年9月,校园足球第一个五年计划启动,如今,五年计划即将收尾,下一步将往何处去?最近,广州多个部门研究制定“广州市2014-2016年校园足球推广计划”,最大看点是以校园足球联赛破题足球普及。

广州校园足球发展的现状是小学热闹、中学遇冷,恒大和富力两大俱乐部难以真正推动本土队员培养。广州实施足球进校园,路在何方?

变化

校园足球联赛破题普及难关

今年,广州市教育局、体育局等多个部门研究制定了“广州市2014-2016年校园足球推广计划”(以下简称“校园足球推广计划”),特别提到发展校园足球联赛机制,未来一年一度的广州“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要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层次,分区级预赛、市级决赛两个阶段。

记者看到,广州的校园足球一直延续多年来的备赛指导思想,由比赛倒逼人才培养,或者说以竞赛杠杆推动足球普及。

广州青少年足球培训可以说从1985年第一届城运会便开始了。广州足管中心副主任刘均洪告诉记者,广州青少年足球培训形成了金字塔状的三级培训机制,处于金字塔底部的是广州市的小学生足球爱好者,以全市54所以足球为传统体育项目的学校学生为主;其次是广州各区青少年业余体校的足球学生,大多来自于上述学校的小学生或初中生;塔尖是广州市足球队,广州市体校从业余体校中挑选足球苗子,目前人数不超过200人。

从近万名学生中选出不到200名青少年足球人才,这个层层淘汰和选拔的机制,只为广州足球队培养了专业足球人才,却对校园足球普及力度不足。

而校园足球推广计划将推动全市304所学校开展校园足球联赛以促进校园足球开展。据了解,第一届广州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将采取循环赛、淘汰赛形式,一共将进行360场比赛。分成小学、初中、高中三大系列的九个组别,完成一个联赛需要一年时间。

目前,广州每年投入180万元用于校园足球联赛,年度校园足球发展经费投入300多万元。各所中小学校在今年都加大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广州希望在2016年前新建100个小型足球场。

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吴强介绍,校园足球推广计划的一个目的是振兴广州足球,推动广州足球品牌项目建设,并在夯实职业足球的基础上,做好国家足球试点城市青少年培训工作。

虽然校园足球还离不开以比赛选才的模式,但是以赛促普及被提上了计划,这对于青少年足球培养机制中的三级人才选拔机制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改变。

吴强还认为,广州要推广校园足球,关键是学校要提供足够的课程给学生,“这需要学校转变观念,不但不能剥夺学生的体育课程时间,而且要作为调节学生学习的一种活动”。

现状

应试教育影响校园足球持续性发展

刘均洪告诉记者,普及校园足球必须从娃娃抓起,“从中国足球成绩不断下滑、人才严重断层的现状分析,我们越来越清楚青少年培训体系有待完善,校园足球的发展绝不能把娃娃抓成一小撮‘娃娃兵’,而是要充分培养大部分学生的足球兴趣,中小学校园应该要让更多学生参与足球运动”。

综观当下广州校园足球的发展现状,刘均洪的愿望恐怕还难以实现。广州校园足球发展现状存在割裂,小学阶段校园足球蓬勃发展,初中阶段遇冷萧索。

后乐园小学是广州一所老牌校园足球学校,40多年来为国家足球队、广东和广州足球队输送了大批优秀运动员。学校开发了足球校本课程,一至六年级的学生将掌握掷球、颠球、脚弓球、踢球等基本技巧。记者发现,后乐园小学至今还保持着“傲视群雄”的校园足球培训机制,每个年级都开展足球训练,每个年龄段都有尖子选手,足球整体实力稳定。

江南新村第二小学也是一所优势的校园足球学校,随着近年来该校在多项青少年足球比赛中斩获奖项,学校越来越重视抓校园足球,每年学校内部要开展年级足球比赛,这让很多学生对足球产生兴趣。

广州市第五中学是广州队后备人才重点学校,许多足球苗子的初中生被吸引到这所学校就读,然后再选拔进入到广州足球队。学校足球队常年代表广州校园足球形象征战在国内外赛场,斩获颇丰。能够在初中阶段还投入大量精力搞校园足球的学校,在广州少之又少。

但是,广州五中负责足球工作的主任刘冠强透露,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升学压力骤增,不少在读小学时还是足球尖子的学生,已经不再有宽裕时间训练,“现在的情况是,初中阶段进不了体校的学生,几乎就不会再花大量课余时间踢球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只一位校园足球教练感慨,应试教育对校园足球持续性发展打击很大。由于中学对足球没有投入时间和精力,从体校毕业或者中超俱乐部二队退役的运动员多投身到小学足球培养体系中去。

去留

走职业道路还是升学高校?

目前,广州拥有恒大和富力两支中超球队,恒大连夺四届中超联赛冠军,去年首尝亚冠滋味;富力战绩同样上佳,今年中超联赛总积分榜排名第三。

两支实力超群的中超队伍曾有一段时间被寄予厚望:带动广州校园足球蓬勃发展。然而,情况并非如此。这两支中超球队对广州从三级选拔机制中产生的本土球员并不重视,目前只有卢琳一人是从三级选拔机制中脱颖而出,并且获得富力队首发阵容资格。

去年,富力与广州队形成合作,一支U15广州足球队被富力俱乐部买下,作为二线球队打二级赛事。但是这些选手要像卢琳一样脱颖而出踢一队阵容,则机会甚为渺茫。职业化的足球俱乐部有一项铁律:越成熟的俱乐部对本土培养球员利用越少。

广州两支中超足球队太渴求成绩,俱乐部花了天价打造球队,挑选的球员一定是上场便要出成绩的球员。”刘均洪说。

刘均洪将这种现象归结为广州青少年足球培训的瓶颈。金字塔尖的广州队参加完17岁年龄段比赛后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继续踢球走职业道路,二是退役进体校读大学。“如果现在中超俱乐部一队阵容不能吸引本土球员,家长看不到出路,必定不会支持孩子继续踢球。”刘均洪分析。

与继续留守职业足球相比,在广州市五中一部分足球尖子选手作出抉择:放弃早早进入体校的选择,一边就读升学,一边效力于五中足球队,最后以高三足球特长生的身份考入高校,这样的学生每年有十余人。有的进入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大部分去了华南理工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不少学生大学毕业后还考取了研究生。

以小学生球员始,以高校研究生终,刘冠强说有人认为这是校园足球“戴着镣铐跳舞”的可悲,有人则认为这是校园足球发展的可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