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来穗人员、管理出租屋…他们用脚丈量社区,守护你的安全

02.06.2017  12:26

你也许不认识,

他们是穿梭在社区里的“黄衣卫士”;

你也许不认识,

他们或许也曾敲开过你的家门;

你也许不认识,

他们的制服就是身份的象征,穿上朴素的黄衬衫,就担起了护民平安的重任--他们是出管员,服务来穗人员,管理辖区出租屋,用脚丈量金花街的每一寸土地。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好好认识这群人!

人物一:从生意人转型成为出管员,他守护金花十载

人物:何健元

金花街出管队员,驻点小梅社区

何健元是金花街出管队伍里的老大哥,对于并肩作战的兄弟来说,他是亦师亦友的指路人;对于日日相见的辖区居民来说,他是社区安全的“守门人”。

40岁实现转型,走进出管队伍

何健元从小在荔湾生活,后在白云区开设餐馆,生意做得很红火。就在走进不惑之年的关头,回归家庭成为了他郑重的选择。

回忆起那段生活,何健元说:“当时我的精力都在生意上,儿子正是调皮的年纪,为了能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多给他一些陪伴,我就结束了自己经营多年的生意,着手找一份能正常下班的安稳工作。

2007年,何健元通过考试正是走进金花街的出管中心,成为一名出管队员。

曾连续工作36个小时,“穿上制服就是责任

上门进行出租屋巡查的时候,何健元一定会穿上制服,这身制服是身份的象征,便于向街坊亮明来历,更重要的是,穿上这套制服也担起了护民平安的重任。记者采访时发现,出管队员基本都有两部手机,一部专门用于工作,而这部手机就是出管员24小时待命的体现。

2010年5月,连续的暴雨袭击羊城,巡查辖区老旧平房、排除危情险情成为出管队员的一项重要工作。一天晚上9点多,何健元和同事巡查到蟠虬社区聚福里时,发现一间平房的主梁已经歪了,而且有砂石掉落,情况紧急。“当时里面住着6户人家,如果房屋坍塌,后果不堪设想……”何健元和同事第一时间对住户进行了劝离,守护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是他们最首要的工作。

53栋大楼的“管理员”,四勤是工作秘诀

何健元刚到金花街工作时,“驻守”蟠虬,后还曾担任西片片长,即分管小梅、龙源、陈家祠、世纪、林苑以及蟠虬六个社区的出管工作。2014年,金花街的出管工作从“大中心”模式调整为如今的出管员“扎根社区”模式,何健元的办公地点就从政务中心转移到了小梅社区居委会,开始“寸步不离”地守护起他责任清单里的53栋大楼。

对于十年的出管员工作,何健元总结了四勤秘诀,即手勤、脚勤、嘴勤、登记勤。不仅如此,何健元还巧妙地调动起辖区居民的积极性。“我在每栋大楼里都发展了‘街坊助手’,跟居民们熟悉了之后,我就请为人热情,对社区公共事务热心的街坊做这栋楼的信息员。”这样一来何健元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可以洞察身边的一切情况。哪栋楼里来了新租客,哪间出租屋易主频繁不寻常,所有变化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人物二:90后新生代出管员,他融入社区成“全能选手

人物:何卓能

金花街出管队员,驻点和安社区

与荔湾区其他街道来穗中心工作模式不同的是,金花街的出管队员在社区居委会“打卡上班”,他们驻点社区,渐渐成为社区服务上的综合型人才。如果说,对于老出管员来讲,离开出管“大中心”有诸多不舍,新的工作模式需要倾注更多精力来适应。那么对2014年10月以后入职的出管新人来说,扎根社区,从某种层面来说,为工作带来了便利。90后的何卓能就深深体会到了这种优势。

人生第一份工作,就是全能的社区服务者

何卓能本身是住在金花街的居民,在毕业后机缘巧合下看到街道的招聘信息,最后成功加入金花街出管中心。他2015年来到出管队的时候,大中心模式已改变。驻守社区两年使他成长为全能型的社区服务者。协助居委工作人员处理投诉,帮街坊排忧解难,何卓能称,原以为出管工作就是巡查出租屋,没想到还上了社区服务的培训课。

熟悉便是信任,驻守社区工作亮绿灯

以最近的门禁工作为例,和安社区金花苑西座是全街较早推进门禁工作的住宅之一,入户宣传、登记信息、发放门禁卡等一系列工作何卓能都作为主力参与其中,也正是这次门禁工作的开展,让他认识到,常驻居委,与街坊“混个脸熟”竟能为工作带来如此多的便利。

我自己本身就是住在金花街,对街道情况我本来就比较熟悉,现在和居委一起工作,日常是一出管队员一街道工作者一起行动,社区基干配合我走访巡查辖内各出租屋,我也能够在他们有需要的时候进行支持。因为在居委会跟街坊见面的机会多,他们了解我们就增强了信任,工作阻力相对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