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 不看广告看疗效

23.05.2015  00:18

城市大医院普遍处于“战时状态”,基层小医院“门庭冷落”。破解之路在分级诊疗。记者近日在北京、江苏、安徽、浙江等地采访发现,日益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正持续释放社会医疗需求,但由于基层服务能力不足、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不信任等原因,分级诊疗遇到障碍。

各地近年来均在探索分级诊疗路径,但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距离。

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北京儿童医院挂号大厅的早晨永远人满为患,排队挂号的人们难掩焦虑、烦躁。北京儿童医院门诊楼按日门诊量4000人次设计,但现在高峰时日门诊量突破一万,有人称“看病像打仗,挂号像春运”。

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多家大医院也是专家号一号难求。患者看病难的同时,医生负担也很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每天都人满为患,医院副院长吴汉森说:“外科医生手术常从早上7点持续到晚上12点,医生负担太重,希望更好地推进分级诊疗。

现实状况是,大医院越来越大,越来越忙时,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日益萎缩,甚至出现从业人员流失,陷入恶性循环。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十余省份针对分级诊疗展开不同程度的探索,主要是由卫生部门牵头推动、由医保部门牵头推动以及医疗机构自发组成医疗集团等多种模式。

近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与来自江苏、安徽两省的10家区县医院正式授牌成为中大医院集团成员,这家老牌三甲医院希望借此尝试与区县医院逐步形成分级诊疗的新型合作。集团成员之一的江苏省盱眙县人民医院院长张卫东说,县医院最缺的是人才与技术,双方合作有助于全面提升区县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整体水平和医院的综合实力,特别是在专科水平建设方面有明确要求,让县医院上水平有了“盼头”。

虽然大小医院报销比例有不小差距,但仍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让患者首诊在基层。”江苏省卫计委医政处处长张金宏表示,目前病人首先考虑的是把病看好,其次才是费用。“分级诊疗,如果基层不强,就是一句空话。

江苏省镇江市宝塔路社区78岁的刘遵长因患脑梗塞紧急入住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30天,总费用40326元,其自付10714元。一个半月前,患者下转到黎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病房进行康复治疗,45天只花了7820元,只用自付1214元,自付部分日均费用不到市级医院的十分之一。

光看这费用,就知道分级诊疗的必要性。”黎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栾立敏说。栾立敏的底气,来自于镇江市前几年推行的两大医疗集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医疗合作,对双向转诊原则、标准和步骤作出明确规定,医保部门将医院病人下转情况纳入年度医保考核,社区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患者为什么要舟车劳顿去大医院,说到底是对基层医院不信任,因为基层医院优秀医生资源不足。”北大光华卫生经济与管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国恩说。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基层医疗机构的确普遍存在人员短缺,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缺乏的现象。

分级诊疗的关键是实现基层首诊,而首诊在基层能不能铺开,关键是基层的医疗服务水平够不够高,群众是否信得过基层的医生。“社区医生给我看,耽误了病情怎么办?”这是许多患者最大的担心。

规范诊疗程序也好、调整报销政策也罢,都是促进分级诊疗的辅助措施,关键还是看能否提高基层的服务能力。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对于分级诊疗,患者不看广告,看的是疗效。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