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拟构建15分钟医疗服务圈 增强医疗水平

02.03.2016  11:11
提升镇卫生院急诊抢救、二级以下常规手术、住院分娩、高危孕产妇筛查、儿科等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推广家庭医生团队式服务,实施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原则上一村建设一个设有相对独立的诊断室、治疗室和药房的卫生站。

  本报讯  (记者黄焱)昨日,梅州启动了卫生强市建设。2016年至2018年,我市计划安排逾10亿元实施强基创优行动,以保障健康为中心,以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我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综合实力,力争在2020年前把梅州建成卫生强市,打造成粤东西北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粤闽赣边区域健康医疗服务中心。

  据了解,卫生强市主要指标有居民健康水平、卫生资源配置水平、医疗保障水平、疾病预防控制水平、城乡环境卫生水平、群众健康意识状况等6项,内容包括人均期望寿命77岁以上,15分钟内可到达医疗机构住户占比90%以上,基本医保与大病医保、医疗救助、应急救助等制度有效衔接等。我市今年将启动实施“强基创优”三年行动计划、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示范镇创建、医疗卫生重点项目规划建设方案,着力提高市级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构建分级诊疗医疗服务模式,形成市、县(区)、镇(街)、村(居)功能互补,连续性健康管理和服务模式,到2018年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市卫计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我市力争到2018年把市人民医院建成广东省30所高水平医院之一、粤东西北省级区域医疗中心,2020年前通过新规划建设、迁址规划扩建,将梅州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东山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紫合梅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等建成三级医院,打造粤闽赣边区域健康医疗服务中心。围绕“实现县域内住院率提高到90%”这一目标,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标准化建设,为县级医院配置开展影像、检验、手术、病理、重症监护、远程医疗平台等76种设备;通过实施层级医疗机构建立医疗联合体或托管关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县级医院义务人员轮岗培训等,培养医疗技术人才。

  加强县级龙头医院的临床重点专科、临床薄弱专科、中医特色专科建设以及病理、医学影像科、手术室和消毒供应室等支撑专科建设,使城乡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在县域内得到规范化治疗;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立医院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降低药品、医用耗材费用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同时,推动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引导优质资源下沉基层,到2018年底,全市所有镇(街)都要达到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标准,40%以上镇(街)达到示范镇标准。提升镇卫生院急诊抢救、二级以下常规手术、住院分娩、高危孕产妇筛查、儿科等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推广家庭医生团队式服务,实施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原则上一村建设一个设有相对独立的诊断室、治疗室和药房的卫生站。

  此外,我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将加强疾病防控能力建设,建成粤闽赣边区域性传染病病原学检测与公共卫生检验中心实验室;加强精神病防治体系能力建设,迁建梅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到明年建成规模为1000张床位的精神病专科医院,到2018年实现县(市、区)有1家独立的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实现凡符合条件的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全部纳入医疗救助;加强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到明年实现孕产妇及新生儿免费筛查覆盖率达100%;在未来三年建立健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制度和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的衔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