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架划界技术获重大突破 将助海洋维权

20.04.2015  18:02

资料图:中国东海大陆架

   原标题:中国大陆架划界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将助力海洋维权

  近年来,随着我国在南海、东海上的海洋维权力度不断加大,一些全新的维权手段也应用起来。除了海空军、海警局例行巡逻这些“强硬手段”,一些新技术成果充当起“海上维权先锋”。18日在北京召开的2014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上,“中国海大陆架划界关键科学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得特等奖,这一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将为我国开展海洋维权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4月18日,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在北京召开第一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并同时举行2014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政策及标准化建设交流会。

  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英文名称为China Association of Oceanic Engineering,缩写为CAOE)是由从事海洋咨询以及其他相关业务的单位、个人自愿组成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全国性行业社会团体,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海洋协会,经国务院批准并在民政部登记,于2010年1月成立。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宏出席会议并为协会“杰出贡献奖”和2014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代表颁奖。

  在此次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上,“中国海大陆架划界关键科学技术研究及应用”、“海洋深水钻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14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另有8项成果获一等奖、19项成果获二等奖。其中,“中国海大陆架划界关键科学技术研究及应用”实现了相关领域重大突破。“海洋钻井隔水导管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项目获得协会“杰出贡献奖”。

  2014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共有70多项成果申报,经过盲评、初审和复审,最终评出奖项。

  据了解,大陆架划界是当前世界海洋维权的新领域,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属于开创性研究。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又缺少现成的技术和理论体系支持的困难条件下,来自国家海洋局三个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机构的上千名海洋科技工作者,共同参与到“中国大陆架划界关键科学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中。

  历经13年协同攻关,大陆架划界科技团队实现海底科学与海洋法学的跨学科攻关,系统开展了划界地质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有效解决了初始扩张弧后盆地划界地质理论及其海底划界探测技术等国际难题,创建了我国大陆架划界技术理论体系,在理论、技术和相关设备研制上都实现了重大创新。

  该项目的第一完成人、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所长李家彪介绍说,大陆架划界技术研究不仅解决了划界地质理论的一些重要问题,在海底探测装备研发、测量标准编制等方面也取得了突破,研发了一系列针对海底复杂地区的精确探测设备,编制了全球首份海洋地形地貌调查标准。

  李家彪说,这项研究成果实现了海底科学在海洋维权领域的拓展应用,引领我国大陆架划界科技步入国际领先行列,为我国的大陆架权利主张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被国际视为“初始弧后盆地大陆架划界的范例”。

  2012年,该项目完成的中国东海划界案已经由我国政府提交联合国并在次年完成技术陈述和答辩,得到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高度评价。

   人物介绍:

  李家彪,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中国海洋学会理事。

  李家彪长期从事海底科学与海底探测工程研究,在大陆架划界和国际海底硫化物圈矿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和贡献。现任国际大洋中脊科学组织(InterRidge)联合主席(2013-2015)。是中国边缘海两期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以及中国大陆架划界和中国大洋中脊调查研究专项的首席科学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特级专家。近年来,曾获省部特等、一等奖9项,以及科技部和中国大洋协会“突出贡献奖”,主编专著11部,发表论文134篇(其中SCI论文55篇),主持完成《海洋调查规范》系列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