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滘00后小伙陈泳旭:始于18岁的热爱 划龙舟、雕龙头

23.06.2020  04:18

龙舟文化深入水乡人的骨子里,道滘00后小伙陈泳旭也不例外。他一刀一刀将龙舟民俗记忆,雕刻在10多厘米的小巧龙头上。

在道滘九曲村一间老旧民居里,陈泳旭坐在小板凳上,伏在简易的矮桌上,选木、雕琢、打磨、抛光……栩栩如生的迷你龙头需要全身心投入。“正因从小热爱龙舟文化,才能一个人默默坚守,用工艺品传承龙舟文化。”陈泳旭说。

划龙舟:传承源于热爱

道滘,河涌交错,水网纵横,出门见水,举步登舟,一水环绕间,人们傍水而生依水而息,几乎家家户户都精于水性,擅长舟楫。6月22日下午,记者来到该镇九曲村,在九曲河畔看到了漂浮着的两条龙舟。离停龙舟处约300米处,一处小巷子里“隐藏”着一间名为“道滘九曲造龙头模型”工作室。这是陈泳旭平时雕刻龙舟的地方。这里有一张矮桌,一个小板凳,一堆雕刻刀,还有到处摆放的木头。这个简陋的老旧房子里承载者陈泳旭传承龙舟文化的梦想。

这也是‘升级’后才有的工作室,之前都是在家里,没有专门的雕刻场所。”陈泳旭说,雕刻龙头一切源于的对龙舟的喜好。

16岁前,他是一个腼腆男孩,没有亲自下水划过龙舟,只是一名岸上观赏者。端午时节,每当东江上传来阵阵龙舟鼓声,九曲河上来回穿梭者龙舟破开水面的身影,陈泳旭对龙舟的热爱就增加一分。

18岁那年,村里准备参加道滘镇龙舟锦标赛,在选择划手方面,特意挑选年轻人,意在传承。”陈泳旭说。九曲村有关传承方面的考虑无疑是正确的。新鲜血液的加入让该村龙舟队取得历史性成绩。他说,“能加入村里龙舟是一个机会,年轻人都非常重视,后来在全镇龙舟锦标赛上取得了第三名成绩,这是我出生以来,所知道的最好成绩。

正是因为加入村龙舟队,让陈泳旭得以进入一个热爱龙舟文化的圈子里,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者。期间,他在购买龙舟模型时,被手艺人精湛技艺所折服,从此开始雕刻龙头。

雕龙头:热爱催生新方向

雕刻龙头的想法在陈泳旭心中萌芽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这是一个发展龙舟文化的新方向,也是他寄托对龙舟热爱的新载体。

他抱着试试的心态,向一位龙舟模型制作师傅请教。“这位师傅非常热心,非常有意愿提携后辈,毕竟想学这个的年轻人太少了。”陈泳旭说,“刚开始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才雕刻出一个不像样的龙头。”对此,他心里是不满意的。此后,每天早上9时开始拿刀雕刻,中午简单午睡,继续琢磨,晚上八点才结束。于他而言,这种自学雕刻龙头节奏成为常态,直到2019年年中,才雕刻成一个令人满意的龙头。

这期间,他四处学艺,不断向人请教,足迹遍布道滘、万江、麻涌、中堂等传统水乡地区。

选木、雕琢、打磨、抛光、上漆……制作出一个成品龙头,需要全身心投入,耗费陈泳旭4天时间。每个迷你龙头不仅是一件木头制品,还包含着当地的民俗文化。“去当地村里实地观摩大龙头,然后拍10多张照片回去,慢慢琢磨。”陈泳旭说,这样才能充分考虑到当地习俗,做到有针对性雕刻和上漆涂色。

嘴要大,牙要龅,眼要突。陈泳旭说,这样的龙头才显得栩栩如生,有气势。当一块普普通通的木头“变成“龙头后,陈泳旭得到极大满足。2019年,第一个龙头卖出后,陈泳旭觉得自己的坚持,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这期间,我父母作为龙舟文化热爱者,一直支持我。”陈泳旭说,“正是道滘有着一群龙舟文化热爱者,让雕刻龙头有了市场基础。

目前,陈泳旭主要雕刻两种规格的龙头,分别是10至14厘米和16厘米。其中,精雕牙齿最是考验人,制作一个龙头通常需要一天时间来雕刻牙齿。他说,“一般一个龙头需要雕刻38颗牙齿,越小越难雕。

醒狮:因“”结识舞狮人

对龙舟文化的共同爱好,让陈泳旭和他初中同学吴梓昌联系紧密。吴梓昌是00后,他也爱舞狮子,是“莞壹麒麟醒狮团”创始成员。他将陈泳旭带进“麒麟醒狮爱好圈里”。“醒狮也是一种传统文化,值得了解,学习起来非常考验身体。”陈泳旭说,他加入醒狮团后,从最基本的敲锣开始学起,勤练基本功,慢慢开始舞狮头。目前,他已经随着醒狮团参加过20余次不同场合的醒狮表演。

这些木头,都是我们从中堂龙舟制造厂里淘换来的。”吴梓昌指着“道滘九曲造龙头模型”工作室堆放着的木头说。他喜好龙舟文化,成为陈泳旭雕刻龙头的“小助手”。

现在道滘划龙舟氛围正在上升,2018年龙舟锦标赛后,每条村都有了自己的龙舟和龙舟队。”陈泳旭,“这样,龙舟文化就有现实生存土壤,龙舟模型制作爱好者也发展起来,大家经常一起交流经验和想法。

全媒体记者 付碧强/文 陈栋/图

全媒体编辑 宁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