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医生”国庆坚守岗位保供车

05.10.2018  22:40
进入十月,白天的时间在缩短,黑夜的时间在拉长,早上4点45分,西朗检修库外还是一片朦胧,前方出厂线的轨道还看不太清。一个身影已经站在车库门口出厂端,护送一辆辆列车出库上线运营。他就是区郁文,2008年加入广州地铁,如今已是高级车辆检修师、轮值D班班长。直到最后一辆列车的出库,区郁文整个夜班的工作才渐渐进入尾声。

 

 

夜班工作是常态

从19:30到第二天7:30,这是夜班地铁检修工的作业时间。每当华灯初上,区郁文和他的同事们夜班工作正式开展起来。“直到晚上12点半,列车才会全部回库,如果遇上节假日推迟收车,最后一趟车回库的时间也会随之推迟。”区郁文说到,“很多人都不理解地铁列车都停止运营,我们还需要忙些什么,白天地铁都在正线运营,当列车都回来后也是我们最忙的时候,大多数检修和故障处理都是回库后开展。

每晚检查36台列车

时间到了凌晨00:30,西朗检修库内灯光通明,36台地铁列车整齐有序地排列在各自的股道上,也就是在这个车库里,区郁文和同事们要在一个晚上完成广州地铁一号线全部列车的检修任务及故障处理,以保障第二天列车安全上线运营。

区郁文介绍,每晚都需要对列车进行各种检查,包括四日检、巡检和受电弓例行检查,这些检查“长则1个小时,短则半个钟”,春夏秋冬,从不间断。140米长的列车,检查都是以一颗最细致的心对待,从车底到车厢,小到一颗螺丝画线,大到整个部件,他们都要拿手电筒照一照或者拿手摸一摸,又或拿布擦一擦,有时为了确认故障隐患,需要来回跑好几个来回。

在检修过程中发现的故障都会通过文字和照片等形式记录下来,然后做完检查后统一整改处理,记录的问题小到包括列车乘客扶手没有摆正、门槛小纸团等。“一台车一个晚上要处理的故障有时多达十来个,虽然有些看起来好像不是什么大问题,但这些都会影响对乘客的服务,这些工作看起来普通,但我们每天都在重复认真地做,”区郁文一脸认真地说,事无巨细、一丝不苟是地铁检修工作的真实写照。

      “ 空调科的教授

        区郁文经过十个年头的磨练,具备了较高的车辆故障处理的能力。在地铁列车的各个系统当中,区郁文对空调系统故障的处理能力最强,同事们都叫他作为“空调科的教授”。

地铁讲求舒适,特别在夏天,对于空调系统的要求都是特别高的,同时空调故障就像流感一样,每到这种季节容易产生各种小毛病。例如正线列车运行期间,检修师们巡查到列车温度较高,闷热。可是回库后试验功能正常,对于检修师们来说查找非常困难。而在区郁文指点下,用摇表测温度传感器的接线是否有破皮接地,估计是正线运行期间震动产生的故障。用摇表一测,果然故障点就在这。“他说,处理故障,必须弄懂原理,想尽办法。”年轻的同事们与他共事,从中学到了不少。

亏欠家人陪伴少

如果节假日可以不用上班,当然最想是回家陪伴家人,为家人做顿可口的饭菜。” 区郁文说着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自从学校毕业出来工作以来,都是在轮值班,多年来基本都是在岗位上度过节假日。”在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多陪伴家人,区郁文心里抱有愧疚感。

一号线每天的客流量上百万,列车的安全关系千万乘客的安全”,当问到为什么会选择这份工作时,他说:“除了工作稳定外,更多是自己对于车辆的喜爱,我希望经过亲手检修的地铁车辆,第二天都能在正线安全运营,服务好广大乘客。

          在城市轨道交通这个特殊的行业里,每逢节假日,有多少检修人员为了方便市民的出行,放弃和家人团聚的机会,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岗位,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列车的每日维护保养是地铁运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每位列车“医生”更是地铁安全保驾护航的重要使者,时刻都不能离岗,早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在习惯成自然的工作中,默默无闻、忠于职守就是地铁人迎国庆的常态。看着一列列车上线运营,安全准点载着广州市民前往各自目的地,这是车辆检修师的职责,也是他们的幸福。

 

 

院士专家智汇“花城院士讲坛” 共话城市基础设施韧性建设
  8月5日,第三十六期“花城院士讲坛”在广州成功举行,本期讲坛由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作为指导单位,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003013.广州地铁